-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传闻异辞与文献性质、叙述目的关系考论———以“商汤灭夏”为例.doc
浅谈传闻异辞与文献性质、叙述目的关系考论———以“商汤灭夏”为例
商汤灭夏乃上古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文献典籍颇多相关记载。其中较为完整和珍贵的是《吕氏春秋慎大》、古本《竹书纪年》、《帝王世纪》、《尚书汤誓》。近年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其中《尹至》亦载商汤灭夏之事,为他本所未见,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资料。至此,古代文献中有关商汤灭夏的记载已颇为丰富。学界对这一史实的研究多集中于商汤灭夏前后所居亳、西亳、郑亳等究竟是何地,以及夏商文化等方面。对不同典籍载述的细微差别以及差别产生的原因缺乏足够重视。本文从叙述学角度切入,分析不同典籍对商汤灭夏载述的差异, 探究文献的性质和叙述目的对载述的影响。同时,运用统计学方法,依据不同典籍对商汤灭夏史实的各方面的取舍与偏重, 反观文献对事件的观点和态度,以及不同性质文献的特点。
一、文献性质、叙述目的对载述内容的影响
诸典籍所记商汤灭夏之事, 一般包含事件肇因、前期准备、战争过程三方面内容。其中肇因方面可分为桀无道、汤修德、天命三部分,前期准备方面可分为伊尹间夏、汤灭诸侯国、盟誓三部分。每部分的具体记载同中有异、各有侧重、互相补充,且文章旨趣、风格亦各具特色。
不同典籍的记载互不相同、各有侧重,这是文献流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甚至说,完全一致的记载基本不存在。但是,有些记载的差异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仅是资料不全、传闻异辞等原因那样简单,也不仅仅跟史家对撰述内容的取舍和思想见解有关。而是存在更为深层的原因,即文献的性质和叙述目的不同。
商汤灭夏之肇因方面,诸典籍主要记载桀的无道。具体表现在夏桀奴役百姓、贪恋女色、枉杀忠臣等方面。《汤誓》在此却只记载了桀奴役百姓,引起人民怨恨。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 予及汝皆亡! 为何《汤誓》弃夏桀的其他昏庸之处,而仅记载他奴役百姓方面? 从《尚书》的性质和叙述目的可以得到一个合理的答案。《尚书》是记言体史书,有言就必然有说话人和听众。《汤誓》记载的是商汤出师征伐夏桀前的誓词,其听众是商朝的士兵和百姓。誓词以激励、说服商民全力征讨夏桀为目的,间接说明了伐桀的原因。因此,商汤针对特定的听众商民, 选择他们能够理解并有切身体会,可以产生同情之心的理由来说服商民。所以,唯有奴役百姓这条罪状最能够激起商民对夏桀的反感。
诸典籍还将天命作为灭夏的肇因之一。典籍多记载五星错行、两日相斗等异常天象,以示桀的无道已引起上天的注意,通过异常天象对桀作出警示。惟《汤誓》直言天命发生了转移。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均表明商汤征伐夏桀是接受上天的命令。天命信仰一直是王(皇)权政治的核心观念。以天命为借口,既为商汤提供了灭夏的正当理由,又为他冠以天子之名,还能够得到商民无条件的服从。而且天命转移不是毫无理由的,它以民意为基础。民意与天命相结合,更加迎合听众的心理。作为正义的一方,顺应天命、救民于水火,更易于激起商民征讨夏桀的决心,也有助于达到《汤誓》的叙述目的。
前期准备方面,诸典籍均以各种方式记载了伊尹间夏之事。唯《汤誓》对此只字不提。依常理推断,若商汤对商民说明伊尹间夏之事,可以增加夏民生活苦难的可信度。但间夏或非高尚之举,自不愿为商民所知。且可能引起商民的反感,不利于叙述目的的实现。可见,《汤誓》载述内容的选择,基本围绕其叙述目的说服、激励商民全力征讨夏桀。 选择有利于实现叙述目的的内容,摒弃无谓之词。文献性质和叙述目的对典籍内容的影响可见一斑。
《慎大》所述桀无道,其中宠信奸佞一条为他书所未见。干辛任威,凌轹诸侯,以及兆民。高诱注:干辛, 桀之谀臣也, 专桀无道之威以致灭亡。《慎大》在桀无道方面所述最为全面。这也可以从《吕览》的性质和叙述目的上找出原因。《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明确表明吕不韦的著书意图。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著书布天下。然郭沫若先生认为天下将趋于一统。吕氏在这时候纂成这一部书,综合百家九流,畅论天地人物,决不会仅如司马迁所说,只是出于想同列国的四公子比赛比赛的那样虚荣心理的。《吕览》当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帝王教科书,目的在于改进秦国王政,垂范后世。因此,《吕览》的性质是政书而非史书。它以历史故事为论据,用来论证治国道理。从《吕览》的性质和叙述目的出发,也就不难理解《吕览》格外偏重记录君主在治国上的对错得失。《慎大》将桀作为反面教材,证明一个君主应当如何对待忠臣、奸佞、百姓和女色。
另外,《慎大》在汤修德方面提出汤惕惧。桀为无道汤乃惕惧,忧天下之不宁,欲令伊尹往视旷夏。桀为无道,引起汤天下之不宁的忧惧,遂着手灭夏。因此,商汤惕惧、忧天下之不宁是商汤灭夏的原因之一。然而商汤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