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2部分-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福建(共229张).ppt

2015届高考语文(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2部分-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福建(共229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届高考语文(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2部分-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福建(共229张)

返回目录 训练vs 检测 (2)移风易俗、教化天下,父子的伦常关系得以确定。(2分) [解析] 第(1)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语段①可供筛选的原文信息有“养”和“敬”,语段②可筛选出“得乎亲”“顺乎亲”。然后将这些语句转换为自己的语言即可。 第(2)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概括。语段②中,“孝”的作用是结合在事例中进行说明的,考生要准确地筛选出“天下化”“天下之为父子者定”这两个语句,然后再转换为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专题五 文化经典阅读 返回目录 训练vs 检测 [参考译文] ①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总是说能够养活父母便行了。(但这却不够,因为)狗、马这些动物,都能被人饲养;如果对父母(只做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的话,那养活父母和饲养狗马用什么区别呢?” ②孟子说:“不能得到父母的欢心,不可以做人;不能顺从父母的旨意,不能做儿子。舜竭尽一切心力来侍奉父母,结果他父亲瞽瞍变得高兴了;瞽瞍高兴了,天下的风俗因此转移;瞽瞍高兴了,天下的父子的伦常也由此确定了,这便叫作大孝。” 专题五 文化经典阅读 返回目录 训练vs 检测 6.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 分) ①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论语·颜渊》) ②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①。独孤臣孽子②,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孟子·尽心上》) 专题五 文化经典阅读 返回目录 训练vs 检测 [注] ①疢疾:灾患。②孤:孤单,孤立。孽子:即庶子。 (1)孔子认为“闻”者是什么样的人?请根据上面的选段简要概括。(2分) 专题五 文化经典阅读 返回目录 训练vs 检测 [答案] (1)表里不一、沽名钓誉的人。 专题五 文化经典阅读 返回目录 训练vs 检测 (2)如何才能成为“达”者?孔子、孟子各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上面的选段简要分析。(4分) 专题五 文化经典阅读 返回目录 训练vs 检测 (2)孔子认为应真正追求仁义,善于待人处事;孟子认为要有忧患意识,能够直面灾患。 (意思对即可) [解析] 第(1)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概括。根据题干,首先可筛选出原文信息为“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然后对原文信息进行提炼抽象,即可得出“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即“表里不一”,“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即“沽名钓誉”。 专题五 文化经典阅读 返回目录 训练vs 检测 第(2)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分析。题干中“各有”提示了本题答案应按孔、孟分点答题,其中孔子对于“达”的看法有“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一句。而孟子对于“达”的理解,则存在于整个语段,因为“人之有德慧术知者”亦即“达者”。答题时,应在综合理解语段内容的基础上,将原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并注意扣紧题目设问。 专题五 文化经典阅读 返回目录 训练vs 检测 [参考译文] ①子张问:“读书人要怎样做才可以称得上通达呢?”孔子说:“你所说的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做国家的官时一定有名望,为大夫家做家臣时一定有名望。”孔子道:“这个叫闻,不叫达。至于达,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脸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这种人,做国家的官时固然事事行得通,为大夫做家臣一定事事行得通。至于闻,表面上似乎爱好仁德,实际行为却不如此,可是自己竟以仁人自居而不加疑惑。这种人,做官的时候一定会骗取名望,居家的时候也一定会骗取名望。” 专题五 文化经典阅读 返回目录 训练vs 检测 ②孟子说:“人之所以有道德、智慧、本领、知识,经常是由于他有灾患。只有那孤立之臣、庶孽之子,他们时常提高警惕,考虑患害也深,所以才通达事理。” 专题五 文化经典阅读 返回目录 训练vs 检测 7.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②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孟子·离娄下》) (1)在孔子和孟子看来,君臣应该以怎样的关系相处?(2分) 专题五 文化经典阅读 返回目录 训练vs 检测 [答案] (1)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君臣双方都应该履行自己对于对方应尽的职分。(意思对即可) 专题五 文化经典阅读 返回目录 训练vs 检测 (2)孟子以“手足”“腹心”为喻阐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专题五 文化经典阅读 返回目录 训练vs 检测 (2)“手足”喻指君王对臣子的亲近,“腹心”喻指臣子对君王的尽忠。孟子以此阐述君王只要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