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种植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 种植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1 种植业发展简况 1.1 民国时期及民国以前的种植业 据有文字记载织金县种植业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年历史。据《贵州古代史》中记载汉代蜀卓氏与郑氏使用大批奴隶“从事开铁矿铸铁器由临邛今四川邛崃运到夜郎等地市场大量销售给??椎髻之民??使之放弃石质农具促进夜郎等国农业发展”。从临县清镇、平坝等地汉墓中出土铁犁、铁锄、铁斧、铁刀等农具至今从汉代起就已经有了农民定居社会开始了农业耕作。 到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织金有总户数3337户约13000千多人耕地面积2714.93公顷其中水田2471.73公顷旱地243.2公顷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改拨崇信时丰、岁稔三里归水城厅管辖拔出水田599.6公顷旱地68.8公顷当时织金耕地面积共有2046.53公顷其中水田1872.13公顷旱地174.4公顷。由此看出旱地少水田多说明农业的发展是先从有水的河谷、坝子种植水稻开始然后逐渐向山区发展。当时年征大米6116石7斗8升3合折合2449.7吨平均每亩耕地征收79.8公斤人均征收183.5公斤户均征收734公斤。在当时农业生产条件差、收入水平低的情况下农民收入的绝大部分已被征收人民生活的疾苦可想而知。随着畜牧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利建设也有所发展。据《平远州志》记载“平远山地畸零源水所着之田甚少或有借河以溉田者则于河中用石砌堰拦水高至七八尺不等用柔软耐久之木条、菁藤以作轮用极坚大之木以作车心、车柱轮之周围挨次排捆水筒将车安臵水中水激车转其筒引水而上复于岸边搭架臵枧接水以入田虽费工而获利亦颇厚其或山菁有水可引入田者即相度地势以开沟凡用此水之户必安田之多寡日夜轮流分水彼此不多让也。”并注意到“山菁之河极冷故谷熟亦甚迟。” 道光年间农作物和其它栽培植物类型、品种较多。稻类有早谷、晚谷、岩尖谷、糯谷、羊毛粘、麻粘、白粘、红粘、早稻等旱粮有高粱、小米、玉米、麦、红稗、毛稗、黄豆、小豆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共40余种。蔬菜类有白菜、青菜、菠菜、莴苣等50余种果类有梅、杏、李、桃、柑橘等24种竹类有9种花卉51种栽培树木有松、柏、杉、椿等23种药物有91种。经济作物产品有烟叶土烟、茧桑蚕茧、油菜、漆、油桐、漆蜡、葛粉等。 家庭种植业养殖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如种桑养蚕当时广为提倡。《平远州志》中有《种桑说》称“平阳山多与遵义等若能树桑养蚕其利岂可胜言。为良吏者令有罪之人罚种若干以免其罪庶民之家有山不种者罚为官山。如此不过十年则桑麻在望民庶有济乎。”鉴于“鸦片之毒流于中华久矣吸而甘之求其种”“以代小春盖几无莜麦、油菜矣溺其小利而未思其大患也。¨¨¨其害人也而自害矣。还认为“烟必膏腴之土桑则随地可为烟有雨雹之灾桑则闭户而成”。而且“妇孺可为不烦丁壮”、“一日之功不妨农时”、“为力少而成功速。”因而积极鼓励种桑养蚕。当时“谚有云一妇不蚕而寒随之”、“黔有军兴民财已尽培养元气非桑不能为功。”可见种桑养蚕缫丝织帛对当时的种植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人民受到封建制度的压迫特别是受到土司制度的奴役。因此尽管织金的开发范围在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在不断增加耕作水平逐渐提高但种植业发展仍然极为缓慢。加之自汉迄元、明以后虽受封袭爵但由于地处边远交通阻塞中央封建统鞭长莫及而地方政权和封建势力劫掠为风构怨争夺矛盾尖锐战乱频繁人民起来反抗统治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斗争彼伏此起。致使人口大量减少严重影响了当时织金种植业的发展。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入侵虽然刺激了贵州农、林和土特产日趋商品化但织金受影响很小。由于继续“设局清查招民开垦”才“渐有成效”。但以后又数度提倡种植鸦片织金亦受其害很多农户都用一定数量土地种植“大烟”严重损害了种植业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省内有贵定、福泉一带发展了烤烟生产以后织金也开始有所种植。此外一些外销物品如大麻、中药材、苡仁米等还有桐子、生漆等都有一定发展。但战后至解放前夕种植业生产水平仍然很低。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种植业 1949年全国解放后织金的种植业有较快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认真贯彻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实行可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加强农业技术改造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种植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也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的问题。 本县种植业自解放至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上升、下降、回升、徘徊、再发展三起两落的发展道路。1957年以前由于党在农村实行了一系列正确政策和发展生产的有利措施种植业发展较快与1949年相比1957年粮食总产量8.9万吨增长了53.4油料总产1982.5吨增长50.6。1958年以后由于“左”倾错误和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种植业生产严重受损。1960年粮食、油料等主要农、副产品大幅度下降较1957年粮食减产12.83。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