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2.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时达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1--.docVIP

高中历史-2.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时达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2.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时达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1--

2013版高中历史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一、选择题 1.(2012·广州高二检测)《诗经》记载:周平王东迁后,“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天子之尊与诸侯无异”,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周王室内乱,元气大伤 B.诸侯势力日益发展 C.王畿缩小,经济拮据 D.诸侯国拒绝纳贡 2.“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 3.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统治者大力提倡的思想是(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学说 4.(2012·南昌高二检测)《左传》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此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襄公四年(公元前569年),土可贾(买)焉。”这一记载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在当时土地可以买卖 B.在当时土地禁止买卖 C.在当时土地私有出现 D.在当时农业水平提高 5.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齐桓公曾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 B.管仲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C.管仲改革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D.管仲改革增强了齐国的综合国力 6.李悝变法与管仲改革的相同点是( ) 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 B.废除了井田制 C.破坏了井田制 D.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7.《诗经》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 A.政治清明 B.经济发达 C.民风强悍 D.矛盾重重 8.(2012·泉州高二检测)商鞅变法前的秦国,总体面貌比较落后,但也有许多有利于改革的条件,包括( ) ①国君权力较集中 ②国内旧势力较弱 ③法家学说易被君民认同 ④民风质朴而且尚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 有渰(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 材料三 赵孝成王(公元前265-前245年在位)时,秦国出兵攻赵,赵求救于齐,齐国则要求以长安君做人质为出兵的条件。赵太后爱子心切,坚决反对。左师触龙于是劝谏太后。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新变化?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说明战国时期的社会与西周比较有了什么新变化? (3)结合上述新变化的实质,说明其进步意义。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 材料二 “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 ——《史记·蔡泽列传》 请回答: (1)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大改革? (2)材料二说明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 (3)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主要原因是诸侯与王室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诸侯力量超过了周王。因此选B。 2.【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到破坏,“礼乐散寒烟”说明奴隶社会礼乐崩溃,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 3.【解析】选C。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加强中央集权成为社会主要趋势,因此法家思想被重用。 4.【解析】选C。从题干材料可知在公元前569年,土地可以买卖。这一时期正是春秋时期。因此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土地私有的出现。 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的能力。管仲改革中推行“相地而衰征”,即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好坏和产量征税,这实际上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但并没有从法律上正式承认土地的私有制。 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再认再现能力。A项两者都没有涉及;B项表述不准确,管仲改革只是实际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项表述不适用于李悝变法。 【规律方法】井田制的性质与发展 (1)性质: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 (2)发展 ①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时盛行。 ②春秋晚期,井田制逐渐瓦解。 ③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