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访 谈 录
韩德培先生访谈录
曾 涛
在披翠叠秀的珞珈 山下,笔
者拜访 了已逾 高龄 的法学宗
师韩德 培先生 。韩先生 出生于
上个世 纪初 ,其在法 学领 域求
学、为学和从事法律教育的曲折
历程,恰好是 世纪中国社会 、
中 国法 学和 法律 制度 以及 法律
教 育 曲折进 程 的见证 他 在 中
国法学界的贡献是有 目共睹的,
特 别在 国际私法 和环 境法 领域
里 起 到 过 倡 导 和 开 拓 性 的作
用,至今仍为之辛勤耕耘着 。他现在还未退休,仍担任武汉大
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国际法研究所名誉所长、环境法
研究所名誉所长,还兼任 中国国际法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
私法学会会长、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会会长 ,中国国际经
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顾 问等职 。我 国 年 出版 的 《中国大百
科全书》法学卷 曾把他作为 当代中国的法学人物 ”,以专条加
以介 绍 。
第 2 页
在武汉大学韩先生朴素宁静 的书斋 ,韩老精神矍铄地 回
答了笔者所提出的问题 。
问:你早年 的求学之路是怎样 的?你是如何在法学殿堂
求学和治学的?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自己的学术经历 。
答 :我 于 年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 ,当时苏北有 “金如
皋 ,银泰 兴 ”的说法 ,因此在 如皋 县 城 里 ,只要 不 是入 不敷 出,
生活是颇为舒适 的。这样一来 ,如皋人贪 图安逸 的乡土观念
很重 ,是很少有人愿意远走他 乡的。我 的想法和 当时的如皋
传 统 习俗 并不 一致 ,虽然 家 境贫 寒 ,仍 是 一心 向学 。我 岁入
私塾 ,打下 了 旧学 的基础 , 岁转入京江小学读书,当时受到
新学影 响 ,京江 小学对语 文、算术、英 语课程 特别重视 ,因此在
上学时代我就受到 了 良好 的英语训练 。小学毕业后考取 了不
收学费和食宿费的如皋师范 ,在师范读书的三年半时间,广泛
涉猎 了各种书报杂志,其 中包括陈独秀主编 的 《新青年》、梁启
超的 《饮冰室文集》、胡适之的 《胡适文存》等,从新文化运动到
西方 的民主思想 ,使我接触到了一个崭新的大千世界 ,也更加
坚定 了我继续求学的决心。 年 ,插班考入南通 中学高
二 ,并于 年考入浙江大学史政系 ,半年之后 ,我所在 的浙
大史政系合并到中央大学 。
转入 中大本应进历史系或政治系 ,但我 因为听了法律系
一位教授 的课而从此改学法律 。这位教授就是时任 中大法律
系主任的谢冠生先生 ,他当时任 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秘书长 ,
后来任部长 。谢先生讲话不带讲稿 ,只拿粉笔一枝 ,他教法理
学 ,引经据 典 ,侃侃 而谈 ,不仅条理 分 明,而且把一般人 心 目中
枯燥无味的法学课程讲得趣味无穷 。在 中大读书期 间,在谢
先生等名师指导 的同时,我还广泛涉猎 了各种书籍,当时 已能
阅读英法两种外文原著,先后读了奥本海的 《国际法》、戴西的
第 3 页
《英宪精义》、庞德的 《法律与道德》等英文原著,还有狄骥的
《公法的变迁》和 《私法的变迁》等法文原著,打下了坚实的法
学基础。
年 ,从 中大毕业 以后 ,在 中央大学编辑部任编辑 ,并
兼教学工作。 年考取中英庚款留英公费生 ,这是当时最
难考的公费出国名额,全国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