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录音第一阶段
今天非常高興可以訪問到李秉圭老師就一些木雕的訓練過程還有李松林老先生
一些生平事蹟做一些訪問跟對談這邊麻煩李秉圭老師花點時間跟我們做對談。
1.木雕之學徒制的學習重點為何?
主任:
傳統木雕的訓練程序跟現在學院派的訓練程序不太一樣,當然會有點不一樣的差別,我想大概稍微了解說不知道李秉圭老師本身在師傅帶領徒弟的階段,大概有沒有說可不可以把這個之間的這個程序稍微講一下,比如說,你在徒弟的階段學到最重要的是什麼東西?
李秉圭老師:
其實,若問這方面跟其他工藝,就像現在講的師徒制,這個怎麼講,其實大部分原則都一樣,不管是木工、雕刻工或者是鐵工、石工,原則上師徒制的那個狀況都差不多,一點一點的累積,他們都是一進去就開始學習,學習就是等於開始…就是打雜的事情啦!一開始就是打雜,跟在師傅旁邊,看師傅怎麼做,剛開始我的材料,以前的人對人家的材料都比較珍惜,都不敢亂用,你也不可能說拿很多師傅的材料或者自己有經濟能力去買材料來嘗試工作,跟現在的人自己去買材料學校科班的訓練,以前都是看師傅,幫忙,其他因應所需要的工具要怎麼去保養,保養工具也是一門在師徒學程上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其他就是,到一個階段師傅一些比較不重要的工作,修邊啦!什麼邊,不很重要的那個工作量才有叫你去幫忙,或者是在工作上要扶、撐、拿東西時要去幫忙,一步一步的看師傅做,慢慢去練習,剛開始比較都是做很簡單的東西,簡單東西再進到一個成品,原則上一開始都是模仿的階段,到比如說現在我們所謂的製作的部份現在可以自己創作的一個過程,就差不多是一個延續的一個過程。
2.傳統木雕訓練方法為何?
主任:
一般學院木雕的過程當然他有一個西方邏輯式的訓練,就是把他分解,分解就各自訓練,訓練完之後就學生到最後面要各自組裝,那有的比較有這種感覺的,他組裝比較好一點,有的比較鈍的他組裝的就沒有那麼好,零零落落,所以這個部份來講的話,如果說以現在來訓練的話大概是各別訓練,可能手稿、素描另外自己的訓練,造型他就是另外自己的訓練,技法可能有一堂課是叫做技法課程,另外訓練,甚至,色彩,或是上色、著色,這個也有訓練的方式,在傳統木雕來講的話這個部分的訓練方式大概是怎麼樣子?
李秉圭老師:
其實,傳統木雕上的訓練沒有說像現在的客觀,這麼有課程的訓練,它是隨著事物所承攬的工程,再從這工程在製作當中去訓練、去了解,所以你跟著大師傅,他所學習的東西可能會比較多,因為他所承攬的工程會比較複雜,比較大的工程,可能你小時後承攬不到大的工程,這是一點,你所跟大師傅學的工程裡面他可能有很多項目,包括裡面有的是油漆、彩繪、或者是木作、金屬的包括有部份是金屬的東西,或是很多的,你跟大師傅工程的項目裡面包括很多工藝的項目在裡邊,你可以去看的到、學的到,跟著小師傅不是大的很有名的師傅的時候,學不到那麼多的東西,所以要選擇師傅要去拜師的時候,這是一點很重要的事情,
其實,照在傳統師徒制度上在學習的時候,沒有像現在說去畫稿、去造型的設計、色彩的調配的訓練,都沒有,都是看著師傅他那些師兄弟他們怎麼去做,去模仿、去學,這過程大概是這個樣子,師傅帶你進門你就是慢慢去模仿、去學習,到你以後出師了,你自己能夠獨當一面,才能夠自己做,自己承攬工程的那個項目。
主任:
就是說,我如果說把現在的學院當作是分支的話他分的太細了,以致於現在的徒弟可能沒有辦法說很了解怎麼樣把他合在一起,傳統的話就變成說他除了各自分配之外,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主結構,可以看到全貌,比較容易看到全貌。
李秉圭老師:
對,我個人的看法是,現在的教育是分項來學習,以前是综合學習,不一樣的訓練方法,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可是,到最終的目的是各自個人的創作,這個過程只不過有人先有人後,最後終點的創作是一樣的,要求是一樣的。
3.眼界的訓練與個人的器量、本質關係為何?
主任:
在這個部份,另外,談到一點,上次有跟老師大概聊到說,一個人的成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說這個人的本質,或是說他的氣量夠不夠,好像一個米甕就是這個大小,我的水〈東西〉一直裝一直裝,裝到滿的時候,到底有什麼東西要把他倒出來,你才可以再裝新的東西,這個人一個人一輩子大概是這個樣子,這個部份包含到,你怎麼去訓練自己的氣量?你怎麼樣去訓練自己的眼界?
李秉圭老師:
本來一個人的修養帶到你的工作上,你的修行帶到你的工作上,一個人的氣度跟品觀也會影響到你的作品,會在你的作品顯現出來,你最難得的修養你的宏觀,你在創作上路途上會比較寬,不會說現在那個只在中途線上,你做很多的學問,很多的修養,包括相關的藝術,相關類型的學問,你都去涉獵到,你在創作製作過程當中你自然會旁門把這些好的東西會集合在中途線上的一個裝飾,這個會突破一個本來很僵的作品上,會更靈活。
主任:
一個人如果專心做一樣事情的時候,其實他有很多東西看到任何東西都可以跟你的作品去做驗證,這個其實是開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