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含碳化合物.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机含碳化合物

C 52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160.28-2004 ————————————————————————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碳化合物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inorganic carbon compounds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2004年5月21日发布 2004年12月1日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 GBZ/T 160.28-2004 前 言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碳化合物[包括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和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等]的浓度。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WS/T 173-1999。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9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溪钢铁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曲正和。 GBZ/T 160.2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碳化合物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碳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碳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 3.1 原理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抽入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内,选择性吸收各自的红外线;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值与其浓度呈定量关系。根据吸收值测定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的浓度。 3.2 仪器 3.2.1 铝塑采气袋,0.5~1L。 3.2.2 双联橡皮球。 3.2.3 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 主要技术指标: 指 标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测量范围 0~50mg/m3,0~100mg/m3,0~200mg/m3,0~500mg/m3 0~0.5%或0~100% 重复性 1%满刻度 ≤±1%满刻度 零点漂移 1.5h ≤±2%满刻度 4h ≤±3%满刻度 量程漂移 3h≤±2%满刻度 4h≤±3%满刻度 线性度 ≤±2%满刻度 干扰误差 对500 mg/m3CO2或室温下饱和水蒸气所产生的干扰信号≤±2%满刻度 1250 mg/m3CO所产生的干扰信号≤±1%满刻度 响应时间 ≤60s 15s 指示噪音 ≯0.5%满刻度 抽气流量 0.5L/min 3.3 试剂 3.3.1 变色硅胶:于120℃干燥2h。 3.3.2 零点校准气 3.3.2.1 一氧化碳校准气:高纯氮(纯度99.99%)或经过霍加拉特氧化剂和变色硅胶管净化的清洁空气。 3.3.2.2 二氧化碳校准气:高纯氮(纯度99.99%)或经过烧碱石棉或碱石灰和变色硅胶净化的清洁空气。 3.3.3 量程校准气 3.3.3.1 一氧化碳校准气:CO/N2标准气(50 mg/m3),储存于铝合金瓶内,不确定度2%。 3.3.3.2 二氧化碳校准气:CO2/N2标准气(0.5%),贮存于铝合金瓶内,不确定度2%。临用前,用二氧化碳零点校准气稀释成所需浓度的标准气体。 3.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用双联橡皮球将现场空气样品打入采气袋中,放掉后,再打入现场空气,如此重复5~6 次;然后,将空气样品打满采气袋,密封进气口,带回实验室测定。 3.5 分析步骤 3.5.1 实验室测定:按仪器操作说明,将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将采气袋中的样品空气通过干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