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镰刀湾油田长21-3油藏地质研究
镰刀湾油田长21-3油藏地质研究
摘 要
镰刀湾油田属于低渗透的构造(地层)-岩性复合小型油田,为延长组淡水湖盆河流相长2层小型沉积体,平均视渗透率15.06×10-3μm2,受河流走向、圈闭有限等地质条件的制约,它也和其它长2、长3油藏一样,面临着降低油田递减速度、控水稳油以及寻找有利布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油田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和扩大油藏含油面积,进行了加强长2层地质研究,认识该层地质特征,寻找油田今后滚动布井方向,奠定油田稳产基础。
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该油田长2油藏的构造特征、底水发育、河流沉积等方面的地质特征,对长2油藏渗流、沉积等特点作了重点分析研究,提出油田开发下一步滚动布井有利方位。
主题词:低渗透 油藏 构造 沉积相 滚动部署
引 言
镰刀湾油田位于陕甘宁盆地伊陕斜坡中部(镰刀湾乡境内),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区内及周边地形复杂,地面海拔1400-1700m,相对高差300m左右。石油勘探始于1985年,区内钻探了塞36与塞76井,在长2层虽见油气显示,但电测解释为含水油层;1996年开始加强了对该区的石油勘探,先后钻探了ZJ21、DP5、DP8井,均未获重大突破。1998年在地震勘探的基础上,分别钻探ZJ93、L2、L3、L4、L5、L6等6口井,在ZJ93井与L2井的长2层及长1层(L2井)获工业油流,后即进入围绕ZJ93与L2井的滚动开发中,当年分别在ZJ93、L2井区钻井30口,建产能4.5×104吨,动用含油面积约3.1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33×104吨。
99年继续围绕ZJ93、L2井区滚动建产,钻井39口,建产能5.5×104吨,动用含油面积约3.7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50×104吨。1月,全油田累产油 7.3431×104t,销售6.1737×104t,综合产销率84.1%,单井平均产能4.18t/d,平均动液面855m,综合含水63.4%。
99年全油田试采速度为1.33%,采出程度为1.52%,综合递减15.0%(以99年老井核实产量标定值120t计算),含水上升率3.5%。
一 长2油藏特征
(一)构造特征
镰刀湾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东部的西倾单斜上,地层倾角小于1度,坡降6-8m/km,呈近东西或北东-西南走向的鼻状隆起构成,隆起幅度10-15m,宽度2-3Km。L2、ZJ93两井区分别位于该隆起之上,由于差异压实作用的低幅度鼻状隆起与鼻隆上倾方向的致密岩性遮挡匹配,使油气得以聚集。
ZJ93井区由三个小隆起组成,分别以镰62-38井和镰64-34、64-35井,以及镰66-36井为中心构成,形成典型的小鼻隆沉积特征。(见右图)
L2井区细分构造由两个较小的鼻隆构成,在西北部与中南部形成主凸起,向东出现低凹槽,使储油极其不利及含水极高,西北部构造有抬起趋势。整体反映出当时小河流、小范围沉积特点,构造走向对西部与西北部油气分布有利。(见左图)
(二)储层地质特征
镰刀湾油田属低渗油田,含油层系主要为三叠系延长组(长1、长2层),侏罗系河流沉积相—富县组,不整合覆盖于该层之上,湖盆水下河流相延长组长3、长4+5层,整合伏盖于该层之下。主力开发油层为长21-3小层,在该区普遍发育。
该区自上而下钻遇第四系黄土层、第三系、白垩系洛河—宜君组、侏罗系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富县组及三叠系延长组长1、长2、长3、长4+5、长6层。
长2顶部K9标志层最为明显,是该 区对比地层构造的基础,岩性为凝灰质泥岩,层厚1m左右,分布稳定,K8也基本表现明显。
具体分层数据见下表
分层数据表
油 层 组 分层
厚度
(m) 名
称 标 志 层 征 富 县 组 70-90 大井径、高伽玛 长1 70-90 K9 低电阻、尖刀状高时差、
大井径、高伽玛、低感应 长2 长21 长21-1 8-12 长21-2 15-18 长21-3 28-30 K8 低电阻、高时差、
大井径、高伽玛 长22 32-40 长23 40-45 K7 低尖电阻、高尖刀状时差、
高伽玛 长3 120-135 K6 低电阻、高时差、
大井径、高伽玛 长4+5 长4+51 45-50 K5 尖刀状低电阻、低感应、
高时差、大井径、高伽玛 长4+52 44-48 1、储层的沉积特征
(1)沉积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长2期古地形仍是北高南低。湖盆收缩加剧,盆地东北部全部冲积平原化(安边-安塞-延长一线以北),以辫状河、曲流河沉积为主,岩性为厚层块状中细粒长石砂岩,发育大型槽状和板状交错层理,砂岩厚度达60-100m,电性上自然电位及自然伽玛呈明显箱状-钟状。这时的湖泊已支离破碎。
镰刀湾油田ZJ93井区与L2井区储层发育在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