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对峙比较规划.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对峙比较规划

音乐教师应学会“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对峙比较规划讲稿 厦门教科院 杨 建 音乐课堂教学“以生为本”,说得容易做的难。许多音乐教师意识上也认为这不必关注。课堂教学只要按照教材、教参进度进行。音乐“我教你学”,几年下来学生会与不会,只能是他个人的悟性和造化。 在新课程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音乐课堂教学从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讲授课本教材内容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变革发展到今天“以人为本”的、关注人的各种音乐思维、心理、展示能力、知识、技能素质、品质提高的主要的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 音乐课堂教学一旦转入对学生课堂动态的关注,就会发现音乐课堂教学的大敌就是学生感受音乐过程的“审美疲劳”。一些人认为,要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兴趣,只要通过对作品熟悉过程的多次反复听赏。自然就会达成激活音乐的学习兴趣。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在一堂课的教学时间里,多次反复聆听一个作品,教学时间不允许。再者很快就产生“聆听的疲劳”使学生产生对音乐音响的厌倦。这种观点的产生来自“无需音乐思维的通俗音乐接触、听多了就会”的过程。 要上好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首先还得从激活学生的音乐感受、音乐思维着手。教学上应从人们音乐感官能力与音乐思维特点出发,关注、利用在音乐聆听过程中存在客观联想现象的生成,加以拓展、升华。并通过对峙、比较的教学手法,完成了教学目标最终的达成。这样才是学会了的“以生为本”的,不为传统教法左右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相比之下,传统的音乐教学在欣赏手册的思路框架下,单一模式的对音乐作品做出诠释。其实是束缚了学生的音乐个性思维,束缚了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可拓展的空间。使音乐学习(考试)流于对音乐诠释词句的背诵。(乐理脱离实践感受的定义背诵学习。)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更是声响的艺术 音乐的发生过程是通过音乐时间不断的流逝,呈现主题声响发生音乐思维的逐渐聆听、欣赏的时间过程。在“以人为本”的教学权衡过程中,音乐的产生与人的感官能力发生共振特点有着很强的共通之处。人的音乐思维时间与日常联想思维能力一样存在跨越式跳跃性的联想过程特征。大体上分为三种形态: 1.对峙比较中的思维建构 A.回忆状态模式 (音乐联想中的回忆状态模式) B.现在进行模式(音乐联想中的具体发生事态过程进行模式)C.寄望未来的联想模式 (追求、创造、想向未来的思维模式) A.回忆状态模式: 音乐作品欣赏的思维常来自标题、歌词中得到的启发。如:摇篮曲、回忆、思恋(学生对童年的过去印象)思乡曲。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设问当从学生生活中经验典型、感受的启发对话引导开始(如:您可以告诉我们大家……)。虽然学生生活经历不尽相同,音乐思路给予学生的情感启迪是一致的。 B.现在进行模式:(音乐联想中的过程进行模式) 音乐作品欣赏的思维模式常具有场景性过程的描述特征。如:民歌中的“劳动号子”、情歌、对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在音乐作品欣赏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采用音乐小短文来描述自己对场景性音乐过程发生的理解、创意。(也可以通过学生课堂表演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创意。) C.寄望未来的联想模式 :(追求、创造、想向未来的思维模式)如“随想曲”、“畅想曲”。 音乐作品欣赏的思维模式通常是一种意境性的拓展升华。课堂教学中对音乐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的确立,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交响乐“红旗颂”前后跳跃性音乐思维的对峙与比较。 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细部分析理解,在反思权衡过程中构建对“未来世界与生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一堂课的时段里,不采用单一的思维模式状态,正如一首管弦乐作品几个乐章、乐段前后不同的思维模式,交替跳跃的进行。这就是音乐思维的“对峙比较”手法。 带着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动态“疲劳”的意识,关注音乐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以避免音乐艺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音乐“审美疲劳”现象,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知、发现和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因为学生们对音乐课程学习的高度兴趣感来自多种因素,其中也包含了一点:就是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学会通观领略音乐作品的“对峙比较”艺术。在音乐思维的作用下,跟随音乐时间进程,音乐情感高低起伏不断发生的对峙、碰撞。领略、理解音乐作品中在乐器音色、旋律进行、强弱轻重、调式和声、段落对比等对峙比较的音乐发生过程细部。 二、音乐内涵要素的量值是来自对峙比较所产生的感性认识: 1、旋律:()马勒的第一交响乐第三乐章“猎人的送葬行列”改 编自一首儿歌“两只老虎”。“两只老虎”活泼风趣的旋律通过个别音程的变化—b3、b6,成为一首含悲伤情感的旋律。 1=G 2/4 12(b) 31 | 12 31 | 34 5 | 34 5 | 5(b)654 31 | 5654 31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