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 教海探航 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doc

D0 教海探航 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0 教海探航 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莒县四中 鲁文娟 一、课题:诗歌的分类积累与运用之“送别类”诗歌 二、执教单位:日照市莒县第四中学 教师:鲁文娟 三、教学背景: 日照市实验高中是省属重点高中,我授课的班级是高一·14班,学生基础比较好,诗歌积累背诵比较到位,《古诗文诵读》中的诗文基本能够全部背诵,学生学习古诗文积极性很高。为落实“高中语文三级分层达标实验课题”,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内容提要感知、想象、分析、推理、挖掘思想内借助诵读,把学生带作者创设的优美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学习至创造学生交流中思广益,充分发表、补充自己的见解收获。在这过程中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在关键的地方,疑难之处进行引导点拨及时教给方法对学生的爱,激情自热喷发。教学实录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浓浓思念。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这首诗,我们一起来读。(大屏幕展示《送别》)我们来看题目是什么? 生:《送别》 师:刚才同学分析这首诗时认为表达的是诗人的思念之情,看了题目,你觉得这种理解对吗? (生笑) 师(进一步引导):老师每每看到这首诗,就会想到《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片段,崔莺莺唱道“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还没走呢,就想知道对方回来的日子,这种依依惜别之情,催人泪下。 生:老师,我明白了,《送别》其实是借“柳条、杨花”这些意象来表达浓浓的惜别之情。 师:那你带着刚才的理解再来读一遍。 (生饱含深情地诵读赢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师:一说到送别诗,我们就会想到离愁别恨,像同学们刚才背的《送元二使安西送 生2:我最喜欢“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这一句,大丈夫,就应该执着追求自己的事业,何必为一时的离别而“泣下沾襟”呢? 师:同学们谈得都很好,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一边读一边记下来。 (生很认真地边读边记) 环节二:运用·提高 师:通过刚才的积累品味,我们感受到古典诗歌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如果能够把古诗文灵活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就会增加文章浓浓的诗意美。来看两则事例:(大屏幕展示学生写作片段与余秋雨的《听听那冷雨》) 师:运用古诗文有两种方法,既可以直接引用,又可以化用,我们来看第一则事例,哪位同学能边读边填呢? 生:暮春,雨后,站台。我与文学社两位好友依依惜别。李杰伤感地说:“此一去,万水千山,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好友楚兴鹏却打趣道:“你也太多愁善感了吧,作出此等儿女情状,王勃曾说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感动地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感谢你们的真情相送,彼此珍重。” 师:引用诗歌运用得非常巧妙,这则材料,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请同学们课后再尝试填写别的诗句。我们来看示例二,请同学们大声读一遍。(大屏幕展示余秋雨的《听听那冷雨》片段: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 师:这一片段,化用了哪些诗句呢?又是怎么化用的? 生:杏花春雨江南,化用了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生:也可以说化用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 生:牧童遥指已不再,化用了杜牧的《清明》中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可以说化用了两首诗中的诗句,哪两首呢? 生:我只知道“渭城轻尘”来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原句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剑门细雨”来自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中的“细雨骑驴入剑门”一句。刚才同学们回答得都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思考回答作者是怎么化用这些诗句的? 生:我觉得作者没有直接运用原诗,而只选取了其中的一个事物使用。 师:这个事物在诗歌中叫什么呢? 生:是意象吧? 师:很对,你刚才说作者只选取了一个意象使用,那么,杏花春雨江南也是一个意象吗? 生:是多个意象放在一起。 师:非常好,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也具有这个特点。 师生合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这些意象具有什么特点呢? 生:几个意象组合在一起,却能给人一种诗意的感觉。 师:对,这种形式就叫“意象叠加”。也就是说,化用诗歌的时候,既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意象使用,也可以把意象叠加在一起,从而营造一种诗意美。除了意象叠加,还使用了别的化用方法吗?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