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4章 教育目的.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第4章 教育目的

第四章?? 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 一,教育目的界说 1.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都必须努力使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2.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国家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归宿。二、教育目的的层次教育目的的层次: 教育目的(国家的或思想理想中的) 学校教育的目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各学习领域或科目的) 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的) 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的;也因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级别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课程目标是课程计划中各个学习领域和这些领域之下的一些具体的科目所规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应达到的要求(或标准)。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或者说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它们彼此相关,但互相不能替代。 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原理 一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目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时代背景 教育目的受制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受制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征教育目的制定既有共同性,也有个别性。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们经常把这一表述简称为“四有、两爱、两精神”。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一,我们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坚持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文化的统一。第二,教育目的要求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发展第三,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日益受到重视 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 1.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培养他们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力,促进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成熟。增强他们的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提高自我保键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他们强健的体魄,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以及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2.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是: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适应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3.德育。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愿意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做贡献。具有民主和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能依据法律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4.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不等同于艺术教育,也不仅是“美学”的学习,它的内比艺术教育和“美学”要得多。 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指的是人对自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现实美艺术作品中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