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语文教学方式 焕发语文教学魅力.doc

创新语文教学方式 焕发语文教学魅力.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语文教学方式 焕发语文教学魅力

2015年天津市基础教育 “教育创新”论文评选申报表 所属区县: 蓟县 学科分类:语文 论文编号 CX-2015-016- 论文题目 创新语文教学方式 焕发语文教学魅力 会员编号 HY-016-X046-002 第一作者 姓名 苏春凤 性别 女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81.6 学历 本科 职务 教师 职称 小高 教 龄 14 邮箱 手机 单位 蓟县第二小学 电话 指导教师 本人承诺 申请人郑重声明:此项成果确系申请人所有,因此引发的争议及后果由申请人承担。 申请人签字: 年 月 日 学 校 审 查 意 见 经学校审查,此项成果确系申请人所有,同意申报。 领导签字: 学校盖章: 年 月 日 区县教育学会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评审结果 一等奖 评审意见及违规情况记载 二等奖 三等奖 建议区级 淘汰 诚信违规 备 注 创新语文教学方式 焕发语文教学魅力 内容提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未能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采用“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制约了学生的成长进步。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用活教学评价,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升。 因此,只有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语文问题,培养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语文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新课标 学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激励民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断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让教学方法由传授型向活动型、专制型向民主型、被动型向自主型等转变。这样师生才能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使语文教学呈现一道亮丽的风景,让语文教学焕发出时代的魅力。 一、 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明代学者陈献章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进步。”质疑,顾名思义就是提出问题。他的话一语道破了“疑”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质疑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的途径。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如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教师可抓住“纹丝不动”这一重点词语质疑:1.什么叫“纹丝不动”?2.邱少云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3.邱少云是怎么做到“纹丝不动”的?4.是什么力量使他做到“纹丝不动”?这样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排疑解难。这些颇有质量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创新兴趣。亚里斯多德也曾说过:“思维是从质疑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二、 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思维是学习的第一要素,善于创新思维是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共同的成功秘诀。”由此可见,思维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不依常规,而是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就是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来考虑问题,从多种途径中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加强发散性思维训练,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重点工程”。由于事物间常常是互为因果,具有双重性和可逆性。我们要善于启发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如老师在讲《跳水》一课中,潜隐着求异思维因素,即当小男孩不知不觉走上桅杆时,怎样去保证他的安全。只有摒弃习惯思维,扩展思维空间,才能找到妙处。船长命令和威胁孩子跳水,这正是创新思维的表现。又如《狼和小羊》一课的最后一句:“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式,小羊成了狼的腹中之物。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有意设计这样的问题:“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一部分学生回答是,可一部分学生回答不是。理由是:“狼向前扑的时候,由于用力过猛,一头撞在前面的树上晕倒了。”;“狼向前扑时掉到前面的陷阱里去了”;“狼向前扑时前腿碰在石头上撞伤了”等。这一部分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让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起来,这样积极创造思维,形成大家争想、争说、勇于创新的良好课堂气氛。 三、诱思探究,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