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碳总量管理为抓手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
ExpertAnalysis摇 专家分析
以碳总量管理为抓手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
李俊峰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北京摇 100038)
摘要: 本文依据我国1980~2012 年期间节能管理的经验和教训, 论述了能源强度管理和总量管
理之异同, 提议以碳总量管理为抓手, 推动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革命, 指出我国能源革命的目标是能
源的清洁化和低碳化, 提出我国能源革命三步走的设想。
关键词: 能源; 碳排放; 强度; 总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F426郾2摇 文献标识码: A摇 文章编号: 1003 2355 (20 14 )0 1 0005 02
doi: 10郾3969/j 郾issn郾1003 2355郾20 14郾0 1郾00 1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ifference of intensity control and total amount control of energy on the base
of Chinas energy efficiency management experience during 1980 to 20 12 . And then it suggests that it should change the
energy management from intensity control to Cap control and adopt energy control to carbon control as well as low
carbon energy approaches in China.
Key Words: Energy ; Carbon Emission ; Intensity ; Cap management
摇 摇 党的 “十八大冶 报告指出,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 同, 在此问题上我们既有经验也有教训。 众所周知,
费革命,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加强节能降耗, 支持节 20 世纪最后的20 年, 我国出现了能源消费和经济发
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发展, 确保国家能 展脱钩的大局面, 即能源消费总量由1980 年的6
源安全冶。然而, 尽管报告明确指出了我国能源行业 亿t, 增加到2000 年的12 亿tce, 保证了国民生产总
发展的基本方向, 但在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特 值2000 年与1980 年相比增长了四倍, 实现了 “一番
别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问题上, 社会各界, 尤其是地 保两番冶 的世界奇迹。 当2000 年开始展望2020 年全
方政府和能源企业有很多的畏难情绪, “十二五冶 前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源发展规划时, 所有的能源和经
三年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方面进展缓慢, 能源消费过 济工作者信心百倍, 因为通过改革开放20 年的发展,
快增长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可再生能源发展 和1980 年相比较, 我们发展的理念更加清晰、 产业
受阻, 能源结构改善进展缓慢。 关键问题还是在于理 体系更加完善、 基础设施更加完备、 思想观念更加先
念和思路不清。 在这一问题上, 我们既有丰富的经 进, 尤其是党中央提出了 “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
验, 也有深刻的教训。 归纳起来有两点, 一是仅仅实 好型社会冶 和坚持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冶 的科学发
行强度控制, 没有总量控制就没有实质性的节能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