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岳麓版必修2.docVIP

高中历史-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岳麓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岳麓版必修2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 岳麓版必修2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答案】 B 【解析】 A、C、D各项只反映了材料的一个方面,只有B项能综合反映材料的全部内容。 2.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漕渠 D.白渠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蜀守冰”“成都”等可知。 3.《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实数收税。这反映了当时(  ) A.齐国首先发生税制改革 B.井田制得到加强 C.商鞅变法依军功行田宅 D.土地私有合法化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鲁国的“初税亩”,排除A、C两项;“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都按田亩的实有数目缴纳赋税,这在实际上承认了土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这瓦解了井田制,故排除B项选D项。 4.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答案】 A 【解析】 图片体现了耕作和纺织的情形,因而反映了自然经济的特征。 5.“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该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知道,元代妇女自田中采摘棉花织成布,给孩子做成各式衣服。这体现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其特点是自给自足,故选C项。 6.清前期诗人吴梅村在《望江南》中赞道:“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翠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这首词反映了江南地区(  ) A.官营纺织业技术精湛 B.纺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民营纺织业超过官营 D.纺织业出现先进的生产工具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了江南云锦的高超技艺,这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情况,A项正确;B、D两项中的“出现”、C项中的“超过”材料中没有体现。 7.“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它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杭州城(  ) A.商代 B.汉代  C.隋代  D.宋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材料明显体现了对城市的时空限制已经放松,这最有可能出现在题中的北宋时期。 8.(2014·山东)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从所给材料看,A项的说法显然错误,注意题干时间是唐宋时期,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近代;在唐宋时期,传统农业仍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故B项的说法错误;从所给材料看,出现了专门的种植一种作物的农户,也就是实际上强调了当时农业发展商品化的程度提高,C项正确;D项内容材料中没有涉及。 9.“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徽商的谦虚含蓄精神 B.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的虚伪 【答案】 B 【解析】 明末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10.据记载,明朝“山西大同一带虽然寒冷,但陆驮水航之物,藏山隐海之珍,靡不辐辏而至者,而转贩之力也。”这段材料突出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明朝山西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B.明朝山西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明朝长途区域性贸易发展迅速 D.明朝政府改变了对商业的政策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明朝时期商业发展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转贩之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