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處遇模式與任務中心模式之比較分析.doc

危機處遇模式與任務中心模式之比較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機處遇模式與任務中心模式之比較分析

危機處遇模式與任務中心模式之比較分析 ?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碩士班???? 研究生張淑貞 壹、前言危機處遇模式主張每個個人、團體及社區都會面臨危機,所有的危機會在6-8週內獲得解決,故強調短期的干預,又因此模式源於心理衛生工作上的運用,重視疾病的預防甚於治療,因此在實務上重視預防網絡的建立。而同樣與危機處遇模式在1960年代快速發展的是任務中心模式,此模式採行一種簡單而有一定時間限制的個案工作方法,利用時限的結構與短期「心理暨社會」個案工作的技巧,協助案主實現與履行其自身的經約定的任務,進而解決其問題,故其也是一種短期干預的模式。本篇文章將從兩者的歷史背景、理論內涵、知識基礎、處遇方法及社會工作的應用性等方面作一比較分析。 ? 貳、歷史背景 ? 一、危機處遇模式 自1943年波士頓Cocoanut Grove(夜總會)意外大火發生後,Lindemann開始從事於火災後急性悲傷反應的研究,其對死亡者家屬哀傷反應的報告,引發人們對如何應付生活重大災難危機的注意。1949年,Reubin Hill受系統理論的影響,關注於家庭壓力的社會性結構,他研究在戰爭中家庭的分散與重組,並建立了家庭壓力理論(ABCX模式),加強了家庭危機處遇理論的基礎。 1958年,Tyhurst是首先將研究焦點放在創傷事件的研究者,他描述了原本健康的人在遭受嚴重壓力後的反應,主張對於創傷經驗進行立即性的處理,以獲得正向成果。Caplan與社會工作者Parad則進行預防精神疾病的研究方案,在1950-1960年間自殺預防運動成為心理衛生的特殊發展。 1964年,Lindemann強調以情緒危機概念作為中心概念來促進危機的預防,同時,Caplan將危機定義為,因為危險事件使情緒的衡定狀態產生暫時性的混亂。他強調危機事件是一個讓人們達到更好或更差的情緒平衡的獨特機會,另外他把危機分為發展性危機與意外性危機,是主張以社區為基礎,進行危機處遇預防計畫的主要倡導人物。 1970年Rapport以心理動力的取向強調對危機歷史與情緒起源的探討。1978年Golan則以現代認知取向作為其危機干預的重心。 ? 二、任務中心模式 任務中心模式係1960年代後期,在美國發展而成的一種個案工作方法,提倡此法最力者為Reid與Epstein,此一模式主張在服務過程中,應先訂定明確的計畫及時限,如此才能有效達成處遇目標。 在發展初期階段,任務中心模式深受Perlman與Studt兩人的觀點影響。Perlman認為個案工作是一種問題解決的過程,Studt主張案主的職責是個案工作服務的重心。同時,任務中心模式也運用心理暨社會學派的處遇流程與技巧。 發展到1970年代,經Reid與Epstein大力提倡,他們於1972年合著Task-centred casework,之後此理論日趨發展,尤其芝加哥大學社會服務行政學院,對此模式在教學及研究上貢獻良多。 由於早年學校社會個案工作課程之理論取向以問題解決學派為主,因此,任務中心模式的運作程序,便含有濃厚的問題解決派色彩。因此,若說任務中心模式是為問題解決派發揚光大者,是不為過的。 ? 參、理論的知識基礎 一、危機處遇模式 今日的危機理論,可是為二次世界大戰後兩大主流發展的結合:一是心理及社會的理論和實驗,一是社會工作實務理論。 (一)? 精神分析論: Freud所說:「現在的個人行為乃是過去經驗的指數」,這是危機介入概念的基礎。Freud認為個人現在的行為可以從過去的生活史或經驗去了解,未來行為的決定性基礎係建立在嬰幼兒期。 (二)發展心理學: Erikson在他所提出的人類發展八個階段中指出,每一階段的成熟危機如未能順利渡過,失敗的累積將帶來病態的發展。Erikson的成熟理論概念,提供危機理論和危機狀態的各種研究之基礎。 (三)認知理論: Piaget對兒童的認知發展經驗進行研究,其認知發展階段影響危機理論對危機的看法,認為個人所經驗到的危機經驗受其認知發展影響。 (四)實驗心理學: Cannon對平衡(homeostasis)所進行的研究影響危機理論中情緒均衡與調適的概念。 (五)心理學研究: Hans Selye對壓力情境下的反應進行研究,其發現壓力反應有三階段:震驚期、反抗期、耗竭期。 (六)行為理論: 強調壓力適應時,新適應模式的學習可幫助個人產生符合社會規範及減少傷害產生的行動,用以面對問題。 (七)社會學研究: Burgess指出家庭角色增加引起的衝突及家庭地位的突然改變,都將帶來家庭危機。其他學者研究不同的家庭發展類型和傳統的危機,如結婚、年老,及生活壓力事件,如貧窮、疾病等,對個人及家庭功能的影響。 (八)功能論: 強調個人及家庭功能的健全與完整。危機理論的目標在使案主的生活功能增強與恢復。 (九)系統理論: 它著眼於系統中人與人之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