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docVIP

在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在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 比喻 ? ? 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比喻的作用为可以化未知为已知;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易懂;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形象。 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此诗运用比喻使画面更形象生动,更易于彰显诗歌的主题。 再如:刘禹锡《望洞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古代诗歌常见的几种辞格br 1.  比喻br 在诗歌语言里,可以说比喻是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辞格。什么叫比喻?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诗歌诗歌语言打不打比方,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有了比方,语言就形象、生动,读者就会如睹其物,如见其人。br 1)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无名氏《西洲曲》)br 2)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br 3)  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无名氏《孔雀东南飞》)br 4)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br 5)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br 6)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br 2.  起兴br 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起兴这种辞格,在古代诗歌里,主要是用在《诗经》里。起兴的基本类型有:br A.  兴中无比的br 1)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br 《周南.桃夭》是一首祝贺女子出嫁的诗。诗写得十分舒展、热情,给人一种强烈的生活气息。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桃树长得多么茂盛啊,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就要出嫁了,祝愿她全家和顺美满。“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诗句和女子出嫁并无必然联系,它只是起个引发诗情、烘托主题的作用。br B.  兴中含比的br 7)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思:句末语气词)br 《周南.汉广》是一首爱情诗,写的是一个青年男子向一位少女求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这是说南方有棵高大的树木,却不可在树下休息。这两句诗首先是兴,但兴中含比。因为乔木高大却不可依偎其下,这正如同汉水之滨的游女不可求得一样。br 2.  比拟br 所谓比拟,就是指把甲类事物当作乙类事物来对待、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如把动物当成人或把无生命的东西当成有生命的东西来描写,这就叫拟人。相反,把人当成动物或把有生命的东西当成无生命的东西来描写,这就叫拟物。由此可知,比拟辞格是兼含拟人和拟物两个内容的一种修辞格式。br 1)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br 2)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晚籁:傍晚是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声音)br 3.  夸张br 夸张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方式,在古代诗歌语言中用得十分普遍。总之,作者为了突出艺术效果,对现实中的人或事物故意作夸大或缩小描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夸张。br 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其十五)br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br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运用比拟,能寓情于物,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可以使叙述生动形象,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 如:唐朝贺知章《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韩愈的《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如:唐朝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