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

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 ——浅谈诗词中的“对写法” “对写法”是古典诗词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清人浦起龙在评价杜甫《月夜》这首诗时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这两句话,突出点明了此诗所采用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对写法”。这也是“对写法”第一次被明确的提出。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诗犹文也,忌直贵曲。”诗的特点就是以婉曲含蓄为美,平铺直叙,便失却含蓄蕴藉之趣味。古代诗文中常有一些这样的诗,在自己思念远方的亲人朋友时,不写自己如何苦思冥想,怎样神销形损,而是设想亲人朋友如何在想自己。把对方的苦苦相思写得真切动人,也就反映了自己思念的揪心撩肺。杜甫的《月夜》可以说是运用“对写法”的典范之作,全诗如下: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天宝十五载(756)秋天,作者被安史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当时其家小寄居在鄜州(今陕西省富县)羌村。虽未囚禁,但自由已失、生死未卜。由此作者望月思亲,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此诗之妙,在于诗人不直接写自己月夜思亲,而从反面切入,遥想寄居在鄜州的“闺中”的妻子独有望月怀念自己之心,情至已深一层;遥怀儿女年龄尚小,不懂得忆念在长安落难的父亲,诗意又进一层。正由于儿女年龄尚小,不懂得母亲长夜望月的心情。杜甫由于思亲心切,通过想象之笔,反复渲染妻子思念自己的情愫,收到感人肺腑的效果,被诗坛推为怀人佳作。正如前人王嗣襫所云:“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至念己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发湿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诗人通过家室之思、夫妻之爱的描写,吟唱出了一首令人惆怅而又充满人间至爱的婉曲之歌。纪晓岚赞此诗云:“纯从对面着笔,蹊径甚别。”吴汝纶也说:“专从对面着笔,笔情敏妙!” 一、“对写法”的创作源头及其历史沿革 有人从《诗经》中找到“对写法”的源头。如赏爱《月夜》的评论者许印芳就曾说:“《三百篇》为诗祖,少陵此等诗从《陟岵》篇化出。 《陟岵》是《诗经》“魏风”里的名篇。这是一首征人思亲之作,抒写行役之少子对父母和兄长的思念之情。全诗如下: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磋!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磋!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子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正如陈文忠先生赏析所言,这首“诗的妙处和独创性,不在于开首直写己之思亲之情,而在于接下来的从对面设想亲之念己之心。抒情主人公进入了这样的一个幻境:在他登高思亲之时,家乡的亲人此时此刻也正登高念己,并在他耳旁响起了亲人们一声声体贴艰辛、提醒慎重、祝愿平安的嘱咐和叮咛。当然,这并非诗人主观的刻意造作,而是情至深处的自然表现。”《陟岵》用“从对面设想的幻境”,通过“想像与怀忆的融合”来表达思乡怀人情怀的技法是“符合思乡人的心理规律”的,从此也就成了后世诗人学习的一个范本。 《古诗十九首》中《涉江采芙蓉》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客游在外,又逢重阳佳节,倍加思念亲人。他遥想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都戴上了避灾的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诗人自己。诗人思念兄弟,想象兄弟们也在思念自己,如此表达。曲折委婉,出乎常人想象,新奇精警,又似毫不着力,更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高适《除夜作》云: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通过写千里之外的亲人对自己的思念,衬托出客心悲愁,思乡情切,诗味无穷。 白居易诗写思亲或思友,多处从对面写来。《邯郸冬至夜思家》云: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诗人客居在邯郸驿站里,适逢冬至节,思念起家乡的亲人,倍感孤独寂寞。自己思家,却痴想家人如何思念自己,他想象家人夜深人静时,还没有入睡,仍坐在灯前叨念着远行人。此诗语浅情深,写出人伦至情,十分感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一诗,写经过战乱,骨肉分离,羁旅西东,如秋蓬飘散,只有对月相思。结句写道:“共看明月应捶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诗人见月思亲,想到散居五处的兄长弟妹们,此时也正对着明月因思念而落泪吧!一轮明月,五处相思,一样愁绪。这是白居易对两处相思、对面写来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