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_我命在我_命题的双重意蕴及其演化.pdf

道教_我命在我_命题的双重意蕴及其演化.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教_我命在我_命题的双重意蕴及其演化

2003 年第 5 期 广西社会科学 NO. 5 ,2003 (总第 95 期) GUAN GXI SOCIAL SCIENCES (Cumulatively ,NO ,95) 道教“我命在我”命题的双重意蕴及其演化 蔡林波 ( 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 ,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  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命题 ,实际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实践性内涵。本文通过分析 ,认为 : 只有在外丹道意义 上 ,“我命在我”才较完整地体现人现实的实践主体性;而在内修方术传统意义上 ,“我命在我”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内向的自我把 握 ,缺乏外向的实践精神。此外 ,随着道教生命哲学内在化演进 ,这一命题最终成为道教走向虚无主义的托词。 [ 关键词]  道教  “我命在我” 主体性  双重意蕴 ( ) [ 中图分类号]  B9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6917 2003 05 - 0046 - 03   “我命在我”在道教神仙思想体系中是一个颇具普摄性的 在汉代 ,神仙方士继承远古物质经验和工艺技术的观念 ( ) 命题 比较完整的说法是“我命在我不在天”。此言往往被人 传统 ,并以此建构了自己的信仰神话 :“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 们当成道教具有强烈实践主体精神的充分理据 ,这当然不成 沙可化为黄金 ,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 ,益寿而海中蓬莱仙 [ 4 ] 问题。然而,在道教内部 ,此一命题实际上隐藏着差异著明的 者可见 ,见之以封禅则不死 ,黄帝是也。” 此一时期 ,“服金者 [ 5 ] 逻辑意义和实践内涵。 寿如金 ,服玉者寿如玉” 观念普遍流行 ,神仙方士“莫不扌益扌宛 有研究表明 ,道教的生命修炼技术 ,在实践向度上存在两 而自言有禁方”,并坚信 :“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 ,不死之药可 [ 6 ] 个不同的发展箭头 :一是向自我内在世界的日趋深入 ;一是向 得 ,仙人可致也。” 而且 ,在早期外丹经典中 ,炼丹实践者也 人类外部世界的不断伸展。前者以存思、导引、行气以及内丹 已经表达出类似的思想:“身比日月,在欲何者 ? 言服丹华 ,身

文档评论(0)

liwenhua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