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膳食与疾病 2.ppt

  1. 1、本文档共2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膳食与疾病 2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基本概念; 2.了解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的流行情况和对健康的危害; 3.重点掌握并理解营养与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膳食原则。 本章学习目的内容 膳食营养与肥胖症 膳食营养与糖尿病 膳食营养与高血压 膳食营养与癌症 膳食营养与心血管疾病 肥胖症(Obesity)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早在1948年WHO已将它列入疾病分类名单。肥胖症的一般特点为患者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数增加,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体脂%)异常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正常人体有300亿-350亿个脂肪细胞,当脂肪细胞的数量和体积增多后就形成了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首先脂肪细胞的体积增大,然后数目开始增多,超过了正常生理需要,并有害于身体。 皮褶厚度测量方法和部位 三头肌处:左上臂背测中点(左肩峰至尺骨鹰嘴的中点)上约2cm处,与上臂纵轴垂直测量。 肩胛下角:左肩胛骨下角下方约2cm处。肩、腕不要用力,上肢自然下垂,与水平成45度角测量。 腹部:用左手姆指及食指将距脐左方1cm处的皮肤连同皮下组织与正中线平行捏起呈皱褶。 二头肌处:在二头肌最饱满处用左手姆指及食指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与上臂纵轴平行捏起呈皱褶。 髂部:在髂前上棘处测量。 遗传因素对肥胖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遗传因素起决定性作用,从而导致一种罕见的畸形肥胖,现已证明其第15号染色体有缺陷;另一方面是遗传物质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肥胖。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后一种情况,并已经发现有近20种基因突变与肥胖有关,但这些基因对人类肥胖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肥胖在某些家族中特别容易出现,有60%-80%的严重肥胖者有家族发病史。据统计资料发现,父母双方肥胖者,其子女有80%可能肥胖;父母一方肥胖者,其子女有50%可能肥胖。 1. 膳食因素 在胚胎期,孕妇不合理的膳食,能量摄入过剩,可能造成婴儿出生时体质量较重; 出生后不正当的喂养方式、偏食、食量大、喜吃零食甜食、高能量的西式快餐等不良的饮食习惯都可能是造成肥胖的原因。 人们的膳食习惯和膳食组成对体脂消长也有影响。 2. 体力活动因素 体力活动是决定能量消耗多少的重要的因素;同时,体力活动也是抑制机体脂肪积聚的一种最强有力的“制动器”。通常,人们在青少年时期,由于体力活动量大、基础代谢率大,肥胖现象较少出现;可是一到中年以后,由于其活动量和基础代谢率下降,尤其是那些生活条件较好、同时又不注意积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的人,过多的能量就会转变为体脂储存起来,而导致肥胖。 3. 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动物性食品、脂肪等高热能食品摄入明显增加; 劳动条件的改善使得很多传统重体力劳动变成了轻体力劳动,能量的消耗极大降低; 交通条件的发达使得人们的活动量明显减少; 休闲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使用电脑、观看电视等时间占据了人们更多的户外锻炼时间,使得人们的能量消耗进一步降低,而能量摄入增多、消耗减少的必然结果就是肥胖的产生。 4. 内分泌代谢因素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参与调节机体的生理机能和物质代谢。例如,甲状腺、肾上腺、性腺、垂体等分泌的激素直接或间接地调节物质代谢。如果内分泌腺机能失调,或滥用激素药物,将引起脂肪代谢异常而使脂肪堆积,出现肥胖。 5. 行为心理因素 从心理上,人们往往喜欢较胖的婴幼儿,这就为肥胖儿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心理环境。但这些肥胖儿稍大以后,又往往受到歧视和嘲笑,使他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反而以进食来获得安慰,进一步加重了肥胖。由此可见,肥胖导致心理、行为问题,而心理、行为问题又促进肥胖,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加强,形成恶性循环。 一、糖尿病诊断与分型 (一)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主要诊断依据是血糖值的升髙。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组成不同,血糖升高幅度也不同,其影响程度可用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来衡量,血糖指数越低的食物对血糖升髙的影响越小。 血糖指数= 食物餐后2h血浆葡萄糖曲线下总面积 X100 等量葡萄糖餐后2h血浆葡萄糖曲线下总面积 确诊为糖尿病: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