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张力架线作业指导书
QB
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企业标准
编号: AETT—XL1003.7
非张力架线作业指导书
2006-10-18发布 2006-10-28实施
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 发布
目 录
1、适用范围 1
2、引用标准 1
3、作业准备 1
3.1 作业所需的机具、安全工具、仪器、仪表的规格及要求 1
3.2 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及条件 1
4、作业流程、作业方法和要求 2
4.1 作业流程图 2
4.2 作业方法和要求 3
5、质量标准及检验 22
6、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23
7、安全文明与环保要求 25
8、应急预案 30
附表一:非张力架线工器具表 36
1、适用范围
适用于由我公司承建的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导线、非良导体地线和220kV以上电压等级非良导体地线展放施工作业过程。
2、引用标准
2.1 国家《规程》、《规范》
2.1.1《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部分(DL5009·2-2004)
2.1.2《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2003.5)
2.1.3《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3-2005)
2.1.4《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 (2003版)
2.2 本公司制定的程序文件
2.2.1《送电线路施工过程控制程序》 (编号:MP16)
2.2.2《高处作业控制程序》 (编号:MP21)
3、作业准备
3.1 作业所需的机具、安全工具、仪器、仪表的规格及要求
3.1.1所需的主要工器具等由公司机具站发放;对于自购的工器具及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并提供相关证明后方可使用。
3.1.2施工用经纬仪等测量器具必须经定期检验合格方能使用。
3.1.3有制动装置的设备必须可靠;承力工具按规定使用,不能以小代大。
3.1.4安全用具在检验周期内方能使用。
3.2 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及条件
3.2.1 放线段内杆塔组立完成,基础强度达到设计值。
3.2.2 杆塔螺栓紧固满足要求,并杆塔经验收合格。
3.2.3导、地线金具、绝缘子材料等准备齐全,且外观检查合格;金具串试组装完成;导地线连接握着强度试验合格。
3.2.4 组织全部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本作业标准及相关《规程》;施工安全、技术质量交底已经完成,图纸等技术资料已经下发施工队。
3.2.5 工器具已齐全,各种安全用具到位。
3.2.6 放线通道清理完毕,跨越架搭设完毕并经验收。
4、作业流程、作业方法和要求
4.1 作业流程图
作业流程图
4.2 作业方法和要求
4.2.1布线
布线即是沿线路走向,每隔一定的距离,选择适当的位置,放置一定量的导、地线,以便放线顺利进行。避免由于导、地线长度不同,造成导、地线接头位置不符合《规范》及设计的要求,造成返工浪费。一般布线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4.2.1.1布线裕度:对一般平地及丘陵地段取1.4%,对一般山地取2%,对高山和深谷取3%。
4.2.1.2不同规格、不同捻向的导、地线不得在同一耐张段内连接。
4.2.1.3布线时耐张段长度和线长应相互协调,尽量避免造成导、地线接头过多,减少短头线。
4.2.1.4合理选择线盘放置点,充分利用沿线交通条件,减少人抬距离。一般线盘应放置在地形平坦,场地宽广的线路走廊中,以利运输机械和施工机械的使用,运输中应防止碰伤导线。如因条件限制而运不到位,倒线盘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导线磨损及松股窝鼻现象。倒出的导线分小捆按顺序排放,抬运中不得将导线圈翻乱。
4.2.1.5应满足以下要求:在一个档距内每根导线或避雷线上只允许有一个接续管和三个补修管,各类管与耐张线夹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8m,接续管或补修管与悬垂线夹的距离不应小于6m。
4.2.1.6一般情况下有下列跨越物的档距不允许接头(其它情况根据设计要求):
被跨越名称 铁路 公路 电车路 河流 弱电线路 电力线路 管索道 标准轨 一二级 通航 一二级 110kV及其以上 接头
情况 不许 不许 不许 不许 不许 不许 不许
4.2.2 工地运输
4.2.2.1 导、地线及金具绝缘子运输
(1)在运输前应先了解运输道路情况,如桥梁、涵洞及软路基等。必要时,可对其进行加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