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目名称:生涯规划与发展 - 空大嘉义中心
《人類學習與認知》
Y301 課文重點 嘉義中心李芳森老師整理
Chap 1 學習如何學習
§1-1 學習的研究:從猜測到科學
學習的方式:先學「如何做」,再學「該怎麼做」
即:How(目標) → What Shall(方法與過程)
學習的原理
1、完形理論(Gestalt):由Wertheimer(韋特海默)、K?hler(柯勒)提倡的「心理學理論」
→主張學習如完美的倂圗遊戲。在初始時,無法察覺每塊小併圗在整體的正確位置,因而無法窺得整體面貌;直至併圗完成時,方知整體原來是如此。這意味著,學習過程雖然是局部的,但只要細心併湊,終究會成為完美圖樣,亦即會得到完美的學習成果。
2、連結理論(associationism):此即「S-R理論」(即「刺激–反應」理論),亦即「行為主義」(behaviorism)理論
→連結理論強調學習過程中「刺激與反應」」」」,)」」§1-2 學習的歷程:從認知到後設認知
學習的認知歷程
1、塞門(Simon):「求知」的意義已從能夠「記憶」和「獲得」或「重述」訊息,轉向能夠「發現」和「使用」訊息。
2、認知的因素:記憶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創造力、後設認知。
二、學習如何學習:「後設認知」
1、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對思考之思考,亦即比原來所認知的更高一層的認知。因此,「後設認知」亦可稱為「形上認知」。
2、卡謬(A. Camus)說:「一個真正聰明的人,是它的心智會看管好自己心智的人」。這個「後設認知」就是看管我們心智的後台導演。
§1-3 情意的學習:從副學習到主學習
美國教育學家克伯屈(Kilpatrick)提倡「同時學習原則」。
「同時學習原則」:主學習、副學習、輔學習(附學習)
(1)、主學習:在知識或技能獲得的過程中被列為最主要目的的學習目標,稱之。
(2)、副學習:在知識或技能獲得過程中,因主要學習所帶來的次要學習目標,亦即被列為次要或附帶目的的學習目標,稱之。
(3)、輔學習(附學習):學習過程中,因主學習或副學習的完成而「意外」獲得的情意目標,稱之。
§1-4 終身學習:從外顯學習到內隱學習
一、內隱學習(implicit learning):隱藏於鮮明學習目標之外,亦即一種連自身都沒有察覺、而由對自己有意義的邊緣因素所影響,進而所造成的不自覺的學習過程或成果。
(1)、薄片擷取:為葛拉威爾(Gladewell)所言,原意為「理性分析在槍林彈雨中派不上用場」,亦即「軍人無法自係冷靜於分析每一個行動方案」,喻指「瞬間抉擇」§2-1 學習的意義
學習是「神經元學會反應」。
學習是一種「掌握自我世界與世界的自然本能」。
學習是「塑義」的歷程。
1、哲學源於驚嘆,塑義來自困惑。
2、蘇格拉底的問學方法:「詰問法」與「產婆術」。
學習的基礎與結果是「理解」。
1、嘉德納(Gardner)認為人具七種多元智力。
2、皮亞傑的認知理論:強調失衡與適應(順應,Adaptation)作為孩子求知的動力,而適應則包括「同化」(assimilation)與「調適」(accommodation)。
(1)、適應(adaptation):皮亞傑用語,指兒童若內心失衡情況下必定會去吸納新知,此現象稱為「適應」,可分為同化與調適。
(同化(assimilation):學習者以既有的「認知結構」(即「基模」)去吸納新的知識或經驗的歷程。
(調適(accommodation):學習者藉由改變既有的「認知結構」去吸納新的知識或經驗的歷程。
(2)、同化是我們對理解新事物做自然的方式;調適則是在新事物的特性和我們既有的觀念有很大衝突時,我們覺知自己的不足或錯誤,而改變自己既有的觀念認知。
§2-2 學習的基本形式
第一手和第二手學習
(第一手直接的經驗學習‐從經驗中學到教訓。
(第二手間接的規則學習‐從學習中學到知識。
外顯學習和內隱學習
(外顯學習:在「表面之上」」§2-3 學習的遷移
近遷移(near transfer):從兩個事物間表面顯而易見的特質相似性,展現知識的應用,即所謂「近遷移」。
遠遷移(far transfer):或稱「水平遷移」;從兩個事物深層結構的共同處,展開知識的應用,稱為「遠遷移」。
雷斯托夫效應(Restorf Effect):材料中最特殊的事件最容易讓人記憶。
功能固著(functional fixedness):個人在運用思考解決問題時,由於個人困於該工具固定用途的觀念不易突破,以致原先可能解決的問題卻因故不能得到答案。
學習的遷移:(1)理解的程度,(2)多元情境中的歸納而學習,(3)自發的歸納,(4)新舊經驗的相似性,(5)知識的多寡。
§2-4 影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