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写景方法鉴赏
* * 古诗词写景方法欣赏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 一、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层次来写:远景与近景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高低结合。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塞鸿秋 浔阳即景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1、这首元曲在写景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答: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描绘出一幅徇丽多彩的浔阳山水图。 南柯子 忆旧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问:这首词在写景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答: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远景与近景相结合,描绘出一幅悠远寂寥的画面。 二、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问:请从感官变化的角度赏析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答:“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月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 问:这首诗在感官调动上有什么特点? 答:本诗由视觉到听觉,首联从视觉角度写明月满庭院,颔联从听觉角度写风吹竹子的声音似是下雪的声音,两联共同渲染庭满落雪、月明风清的宁谧、安闲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三、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明暗对比。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问:请从色彩的角度赏析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答: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碧蓝天的天空中,白鹭在自由飞翔,姿态优美,自然成行,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