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docVIP

高三语文-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他既有博览群书并入学府深造的 ,又有浪迹天涯独自在社会上闯荡的经历;既能在关键时刻得良师指点有如神助,又时时事事靠自己努力奋斗,绝非 ;既饱尝过人情友爱的美好,又深知苦难 的正常。 A.B.C. 世态炎凉 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春怨》一诗划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梨花满地不开门。 A.今夜偏知春意暖 B.寂寞空庭春欲晚 C.火透波穿不计春 D.不愁日暮还家错 B项,怨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先排除A与D,再根据绝句押韵(第三句末尾字不押韵)与平仄知识很容易选B。A.③①⑤②④ B.④③①⑤② C.①③②⑤④ D.④①③②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文段前面提出“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④用一个条件句过渡到选择茶叶 的方法;根据对应原则,应先说外形接①,再说内质接③;最后写分辨茶叶的好坏,也应该先说外形观感接②,再说内在口感接⑤。故选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歇后语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的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下面歇后语前后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纸糊的琵琶?——谈不得 B.船到码头车到站——必有路 C.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D.吃了三碗红豆饭——满肚子相思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根据题干的提示,根据引子与后衬进行分析判断,B项,船到码头车到站——停滞不前。故选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对文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月22日,莫言出席中拉人文交流研讨会发表演讲:“我不能说马尔克斯是当代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但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上的确没有一本书像《百年孤独》那样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莫言称,自己有一个与马尔克斯相见的幻想,“我甚至都想好了见到他时应该说的第一句话,到了后来因为他身体欠佳,这个幻想没有变成现实”,“我当年想好的见到马尔克斯时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先生,我在梦中曾经与你一起喝过咖啡,但哥伦比亚的咖啡里面,有点中国绿茶的味道。” A.这是一个颇富趣味的场景假设,体现了莫言语言的幽默。 B.哥伦比亚的文化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C.咖啡与绿茶,是莫言对两种文化关系的比喻,说明了它们的平等。 D.这句话意在说明中国文化与拉美文化的内在有一个天然的交互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文中语句的丰富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可根据语段内容,联系语句所在语段的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C项,这里是借代,没有谈到“平等”。故选C。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贻华亭诸亲友诗序 (明)何良俊 余旅寓留都,故乡诸亲友每有来讯,即讽余南归。尝闻昔人以轩冕为桎梏。夫轩冕者本荣身之具也,然不免于牵曳,由达情任性者视之,其于桎梏等耳。若吴中士,竞营厚产,多者以万计,其次不减数千。故皆受有司绦笼,每一接见病若夏畦,其为桎梏,孰甚于是? 余羁旅贫困,有时绝粮,岂不知故乡尚有旧业可赖,或庶几不至乏绝?然士可杀不可辱,纵令饿死,不犹愈于低头就之乎?且良俊譬若笼中之鸟,今幸已解决,宁可自求更处笼中哉?脱去一笼,复入一笼,此自贻伊戚。他日谁复怜之?谁复念之?又谁复肯解放之耶? 夫建康旧都,其留守大臣暨诸僚,皆与内庭埒,但事简乏权,颇称闲局。士大夫避炎畏逼者辄来就之,并是一时胜流,亦皆怜才下士。见良俊颇工笔札,兼善名理,说剑谈兵,考文辨制,下至词曲亦能知其音调,故常下榻待之。又以良俊失意无聊,不欲责以苛礼。良俊性复疏宕,每至,即抵掌谈笔于其坐。诸公亦无牾也。假令亲友强之南归,不知教何此着此?其能免穷愁勃窣窘死哉?故聊寄傲以毕余年。古人常寄傲泉石,余乃今寄傲于公卿间,此亦一大奇事也。 吾家子晳,史称其明目秀眉,真素通美,博通群书,善于谈论,率到好狎,遨游人间,大言箕踞,公卿皆下之。时驾柴车,恣心所适,致醉而归,时人号为通隐。此即秣陵故事。今日良俊适在秣陵,熟知子晳千年之后,复有一云孙似之耶?辄用韵寄怀,以贻同好。(选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