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年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学年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高二学年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5年10月7-8日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共60分) 1、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道,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2、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 A、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B、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C、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坚决 D、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4、《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叙述:“汉代儒学的胜利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汉代儒学吸取了阴阳家等流派的思想 B、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C、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得到排斥 D、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 5、汉代民间一直盛行“求雨”、“止雨”等活动,即以“动阳以起阳”,“动阴以起阴”的“物类相召”为理论,设计一套求雨、止雨的办法与礼仪。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  ) A.天人合一思想 B.天人感应理论 C.人与自然与谐相处 D.求雨迷信活动 6、有人说:“怪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一思想(  ) ①体现了儒家学派与时俱进的精神 ②顺应春秋战国大变革的潮流 ③可以看成是商鞍变法的指导思想 ④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某个时代,有人主张学问要自有心得:读孔子之书,必须与自己的经验相印证;如果心中不以为然,那么,即使是孔子之言,也不能承认就是对的。这种思想观念传播甚广,知识界于是出现了不少特立独行之士。这最可能是以下哪类人物的主张(  ) A、诸子百家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五四健将 8、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9、在今天的台北有一风景区——阳明山以前叫草山蒋介石到台湾后由于崇拜明代家王阳明所以改名阳明山 C.三教合一的集大成者 D.首先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者 10、“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不假外求”。□内所填入的词应该是( ) A.纲常     B.太极      C.良知      D.仁者 ①认为宇宙统一于“心”,即意识 ②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把宇宙中的某种精神力量作为世界的本原 ④是主观唯心主义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④ 12、王A.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C.“礼之用,与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D.“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14、在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 A.达到“理”的本源与实现的途径之争 B.客观唯心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D.“格物致知”与“发明本心”的联系 15、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