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2基本特征、临床特点.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基本特征、临床特点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 2)、季节性: 3)、地方性: 流行性 传播蔓延的特性 散发:常年一般发病水平 流行:发病率高于常年一般 大流行:一定时间范围广 暴发:小范围短时大量 2)季节性:冬春;夏秋;虫媒 3)地方性: 自然疫源性疾病(野生动物) 4)其他:人群(年龄、性别、职业) 免疫性 病毒性感染:持续时间长,例外流感 细菌、螺旋体、原虫感染:持续时间短,例外伤寒 蠕虫感染:无保护型免疫,可重复感染 传染病病程发展阶段性 1、潜伏期: 2、前驱期: 3、发病期(症状明显期、极期): 4、恢复期: 潜伏期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一段时问,称潜伏期。 推算潜伏期对传染病的诊断与检疫有重要意义。 不同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短各异;同一种传染病在各病人的潜伏期长短也可不同。 潜伏期 细菌潜伏期短于蠕虫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短,短至数小时 狂犬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潜伏期可达数年 前驱期 是潜伏期末至发病期前,出现某些临床表现的短暂时间,一般1至2天 可呈现乏力、头痛、微热、皮疹等表现。 多数传染病,看不到前驱期。 发病期(症状明显期、极期) 是各传染病之特有症状和体征随病程进展陆续出现的时期。 症状由轻到重,由少到多,逐渐或迅速达到高峰。 恢复期 是病原体完全或基本消灭、免疫力提高、病变修复、临床症状陆续消失的时期。 其终局多数为痊愈,少数疾病可留有后遗症。 患病阶段最终结局 1、临床痊愈; 2、后遗症:如脊髓灰质炎可引起下肢残疾; 3、复发:如疟疾、伤寒、痢疾; 4、再燃:如伤寒等疾病; 5、转为慢性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结核 感染现象 1、再感染:同一传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经过一定时间后,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2、重复感染:某种疾病在发病中,被同一种病原体再次侵袭而感染。以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最为常见。 感染现象 3、复发: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而该病原体再度出现并繁殖,原症状再度出现。以伤寒最为常见。 4、再燃:临床症状已缓解,但体温尚未正常而又复上升、症状略见加重者。常见于伤寒。 依据传染病临床过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依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暴发型 依据临床特征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传染病 传染病常见症状体征 1、发热 2、皮疹 3、毒血症状 4、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 1、发热 1)阶段: a、体温上升期:骤然(疟疾、斑疹伤寒) 缓慢(伤寒、副伤寒) b、极期 c、体温下降期:缓慢(伤寒、副伤寒) 短期(间日疟、败血症) 2)热型: 热型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回归热: E波状热: F消耗热(补充) G不规则热 (补充) 稽留热 体温在39℃以上,1日之内波动不超过1℃ 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流感、大叶性肺炎及粟粒型肺结核等病的极期。 弛张热 体温在38℃以上,1日之内波动超过1℃,最低未达正常。 常见于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支气管肺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结核病、伤寒缓解期、流行性出血热、肿瘤及血液病等。 间歇热 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升高数小时或10多小时后即降至正常,经过10多小时或数十小时后体温再度升高,如此反复发作。 常见于疟疾、胆道感染、肾盂肾炎、败血症等。 回归热 体温骤然上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体温正常数日后又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作。 此种热型可见于回归热、布氏杆菌病、何杰金病等。 波状热 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日后体温逐渐下降至低热或正常水平,数日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多次重复出现,并持续数月之久。 消耗热 一日内最高体温常高于39℃,最低体温常低于37℃,1日之内体温波动在3℃~5℃。 常见于结核病、败血症及毒血症等。 不规则热 体温波动毫无规律。 常见于流行性感冒、风湿热、结核病、渗出性胸膜炎、支气管肺炎等。 2、皮疹 1)、皮疹出现时间 2)、出疹的顺序及分布 3)、皮疹发展及消退情况(补充) 4)、皮疹的形态 1)、皮疹出现时间 水(水痘+风疹)、红(猩红热)、花(天花)、麻(麻疹)、斑(斑疹伤寒)、伤(伤寒) 2)、出疹的顺序及分布 水痘:向心性分布,主要分布于躯干,同一部位可有不同病期的皮疹; 天花:离心性分布,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及四肢分布。 麻疹:粘膜疹koplik斑,自耳际、发后开始,而后至颜面、胸背和四肢,三天出齐 3)、皮疹发展及消退情况 麻疹:三齐四透五退七净; 风疹:持续2-3天,多为下出上退; 天花:有自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结痂、脱痂的过程; 猩红热:病程晚期出现手掌、足跖膜状或套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