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6课_古诗三首.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6课_古诗三首

石灰自述 ? 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 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 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 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 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 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 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 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 了石灰水。 石灰吟 (明)于谦 主题: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正统十四年间,英宗皇帝一意孤行,胡乱行军,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英宗被敌人俘虏。面对身陷敌营成为人质的皇帝,蒙古部队精锐的士兵,城中惊慌失措的百姓,不堪一击士气低落的明军,而朝中大臣只顾逃命。当所有人都对现状绝望的时候,于谦挺身而出,担当重任,一力承担,苦苦支撑,直至胜利的到来。 于谦身居高位,在他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没有贪过污,没有受过贿。当时皇帝身边最为宠信的大宦官王振一直看于谦不顺眼,便找了个借口,把于谦关押了起来。由于于谦深得百姓尊重,威望很高,王振无奈又把于谦放了出来。在大牢里就大骂王振的于谦出狱后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清廉如故。 于谦从小就立志做一个像文天祥那样的 人,无论严寒酷暑,他都在孤灯下苦 读,一心想要成为国家的栋梁。 有巍巍定难之功 有侃侃立朝之节 有孜孜及民之惠 有儌儌律贪之洁 《石灰吟》的作者是( )。吟是( )。诗人用( )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 )的品质,表达了诗人( )。 【清】郑燮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对比《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意上 内容上 七、思考问题 1、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九、结束语 、《竹石》共四句,前两句写竹子的特点,在状物; 后两句写竹子的精神,在言志。作者表面写竹子的坚忍不拔,实际上是表明自己不怕打击、不畏风浪、顽强斗争的精神。 夏日绝句 李清照 诗句理解 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后应该做鬼中的英雄。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主题 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慨,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行径,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北宋末年,外族侵略者入侵中原,腐朽昏庸的北宋朝廷东渡南逃,在“江东”建立南宋,他们依旧纸醉金迷,寻欢作乐,老百姓(包括李清照一家)遭受了家破人亡的痛苦。公元1129年,李清照途经当年西楚霸王兵败自刎处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对比宋朝官员的贪生怕死、不肯抵抗,她对项羽宁死不屈、悲壮豪迈的英雄气节更加钦佩和赞赏,于是悲愤地写下这首《夏日绝句》,呼唤南宋能够涌现出项羽那样的英雄,早日渡江,与敌死战,还我河山! 读了这段话,联系“至今思项羽”,你对项羽,或对李清照,或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