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3 美苏争霸课件.ppt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3 美苏争霸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3 美苏争霸课件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解析 从“苏联和美国”“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可知,赫鲁晓夫要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称霸世界。 答案 C 2.导致“戴维营精神”开始烟消云散的事件是(  ) A.“柏林墙”的修筑 B.美国U-2飞机事件 C.古巴导弹危机 D.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 B 3.尼克松时期采取的对外政策与杜鲁门政策的不同是(  ) A.强硬政策 B.对苏“缓和”政策 C.全面收缩 D.争夺的重点在欧洲 解析 A、B两项意思相反,必选其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项正确;美对苏缓和不等于美国放弃争霸,故C项错误;D项是共同点。 答案 B 4.20世纪40年代、60年代发生过两次柏林危机,共同点是(  ) ①都与两大集团之间关系的紧张相关 ②都由苏联首先挑起 ③都以“冷战”方式解决 ④都造成了德国和欧洲的分裂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教材问题解答 美苏争霸 课标要求 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 学案3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教材问题解答 一、美苏对峙 1.背景 (1)美国:①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软化”苏联。 ②肯尼迪:提出“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 ”。 (2)苏联:赫鲁晓夫提出同美国 ,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和平战略 平起平坐 2.表现 (1)戴维营会议:①目的:苏联为实现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②成果:双方达成一系列协议,形成了所谓的“ 精神”。 (2)U—2飞机事件:使 矛盾重新激化。 戴维营 美苏 (3)柏林墙:由于美苏矛盾的加剧,苏联在柏林修筑 。 (4)古巴导弹危机:①经过: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引起美国强烈反对,战争一触即发之际 让步。 ②影响:是美苏两国的一次核赌博。此后,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柏林墙 苏联 深化探究 材料一 “从任何国家或港口驶往古巴的不论是什么种类的一切船只,如果发现载有进攻性武器将迫使它们回转。……从古巴对西半球发射的任何导弹……看成是苏联对美国的进攻,需要对苏联作出充分的报复性反应。” ——肯尼迪电视演说 思考 美国要报复的是什么事件?肯尼迪的态度怎样? 答案 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态度强硬。 材料二 下图是一幅漫画,图中的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掰手腕,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 思考 材料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掰手腕,说明了什么?他们的另一只手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反映了什么?赫鲁晓夫头上的汗滴又说明了什么? 答案 说明古巴导弹危机是两国实力的较量,是美苏争霸的表现。反映了当时美苏关系极度紧张,战争一触即发。说明在这场较量中优势在美国。 重点精讲 美苏争霸的原因。 (1)根本原因:双方均想称霸世界。 (2)直接原因:扩大本集团的势力范围。 (3)矛盾因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竞赛、军备竞赛、控制盟国和战略要地等方面。 教材互补 斯大林去世半年后,赫鲁晓夫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在他领导下,苏联逐步调整对外战略,力争在新的基础上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导世界格局。(人民版) 1962年,美国高空侦察机发现,苏联正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射程覆盖了美国的许多重要城市。美国立刻采取强硬态度,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同时,美国在全世界的海、陆、空三军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集结部队准备进攻古巴。核战争笼罩世界。(岳麓版)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 1.原因 (1)美国 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2) 的综合国力提高。 侵越战争 苏联 2.表现 (1)尼克松调整政策:①内容: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 外交。 ②措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主动同中国、苏联协调关系。 (2)苏联的“缓和”战略:①在外交上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 ②在争夺世界霸权上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进攻战略。 均势 (3)开始在限制和裁减 方面达成一些协议。 (4)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 3.缓和下的较量 (1)美国:积极推进“和平演变”策略,向苏联、东欧国家进行 渗透。 (2)苏联:勃列日涅夫提出“缓和”绝不能放弃 的斗争。 核武器 思想文化 意识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