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字体分类几个相关问题
古代字体分类几个相关问题在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字体中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现象。文献中罗列的字体并不限于篆、隶、草、真、行等字体名称,而是包括诸多杂体,这些杂体名称多达数十种,甚至上百种,这充分体现了古代字体表现形式的丰富性。除了文献收录的字体之外,在文字考古资料中也有多种文字类型,它们或以文字的载体命名,或以文字的用途命名,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关系。对于古代字体而言,文献的记载与考古发掘的文字资料之间并非完全一致,因此将二者互相比勘对照就具有重要意义。
一、古代文献中的字体分类
如果将汉字字体作大致归类的话,汉字主要有篆、隶、草、真、行等五种字体系列,这五种字体系列之间存在着结构与形体上的差异。但古代文献记载的字体名称却远远不止五种,而是包含着更多的字体名目。因此如果作为一个专题研究的话,还必须对古代字体作进一步细致的分类。
在古代书学文献中早就有过字体的分类和总结。许慎对于秦代字体的论述最早指出了秦文字中所存在的字体差异,其《说文解字》叙云:“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王莽时期,经过甄丰等人的校定之后,仍然有所谓的“六书”,即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书。“八体”与“六书”之说虽然存在小异,但其大略相同,大致反映了秦与西汉时期字体面貌及其演变的状况。
如果按照五种主要的字体标准来划分,显然在许慎所说的“八体”中只有篆书和隶书两种字体,《汉志》所载甄丰等校定之后的“六书”实际上也只包含这两种字体。“六书”中的佐书实际上就是八体中所谓的隶书。“八体”中除了篆、隶二体之外,其余数种或依据文字书写所依托的载体而命名,或因其装饰性特征而命名。比如“殳”在古代是用竹木制作的兵器,而殳书正是因刻于此种兵器之上而得名的一种字体。“八体”中的虫书与“六书”中的鸟虫书则是当时流行文字经过装饰后的美术化的字体①。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种字体中有了更加细致的分类,如在“八体”中的大篆和小篆虽然都属于篆书系列,但二者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文字的演变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字体以及应用上都增添了更多的名目,魏晋时期书家对于当时已经出现的字体就有许多相关的论述。如西晋成公绥的《隶书体》、杨泉《草书赋》、索靖《草书状》、东晋刘劭《飞白书势》、王珉《行书状》、萧子云《论飞白》等文,都对这些字体形态进行了很形象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的字体不仅有秦汉时期篆书和隶书两大类,而且出现了行书、草书等新的字体。
从南北朝到唐代的书论中,学者们更加广泛地注意并罗列出前代或当时仍然流行的多种字体。如北朝王愔的《古今文字志目》收录古书三十六种,其中包括古文篆、大篆、象形篆、科斗篆、小篆、刻符篆、草篆、虫篆、隶书、署书、殳书、缪书、鸟书、尚方大篆、凤书、鱼书、龙书、麒麟书、龟书、蛇书、仙人书、云书、芝英书、金错书、十二时书、悬针书、垂露篆、倒薤书、偃波书、蚊脚书、草书、行书、楷书、藁书、填书、飞白书等。南朝梁庾元威《论书》中则罗列了上百种字体,其中许多都是杂体②。唐代韦续《五十六种书》也对各种字体的来历作了细致的描述,他收录的字体有龙书、八穗书、云书、鸾凤书、科斗书、龟书、倒薤书、虎书、鸟书、填书、虫书、鹤头书、偃波书、蚊脚书、垂露篆、悬针篆、飞白书、蛇书、散隶、龙爪书、虎爪书、天竺书等。显然,随着历史的发展,字体呈现出更多的名目是必然的,这些名目繁多的字体像历史演进的脉络一样,颇有层累造成历史的意味,因此对于字体而言,南北朝到唐代的字体名称上就远远比秦汉时期丰富多了。
王愔、庾元威和韦续等人收录的字体中,所谓的凤书、鱼书、龙书、麒麟书、龟书、蛇书、仙人书实质上既表明了文字书写上的某种象形的特征,也反映了人们因为对文字的崇拜而添加了类似于图腾崇拜的比喻和命名。这种文化现象并非只见于文字与书法领域,比如古代的官名也常常有“龙师”、“鸟官”的说法,应该与文字上以龙、凤名字的风习是类似的。从古代文献对这些杂体渊源的记载看,有相当一部分杂体名目都与相传的祥瑞之事有关,传说中的古帝王时代的字体大多如此。如《墨薮》:“少昊以鸟纪官,作鸾凤书,文章衣服,皆以为象。”《路史》云:“少昊即位,五凤适至,爰书鸾凤。”显然少昊金天氏作凤书是对凤鸟到来的纪念,或者表明这个氏族原本与鸟的图腾有关。同样颛顼高阳氏时代的文字也由祥瑞而起,如《墨薮》云:“科斗书因科斗之名,故饰之以形,不知年代,或云颛顼高阳氏所制,今古文是也。”《路史》云:“颛顼在位,文龙负图,于是书科斗。”《玉海》:“书序孔壁得科斗文字书,始云高阳氏作。”还有一些字体是根据自然界事物的形体而创造的,如商代务光所作的倒薤书正是如此。《唐玄度》云:“仙人务光,辞汤之禅,隐于清冷之陂,植薤而食,清风时至,见叶交偃,象为倒薤书,以写太上紫经三卷,光遂远游,时人有得之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