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天一案分析我国媒介存在的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李天一案分析我国媒介存在的问题

编号:XW14009 题 目:从李天一案分析我国媒介存在的问题 学 院: 传媒学院 专 业: 新闻学 年  级:    2010级          姓 名: 李 军 指导教师: 董 拓 完成日期: 2013年7月 摘 要 近期发生的李天一案,再次促动人们的神经,网络和媒体高度关注这个案件。在新闻媒介报道案件的时候,暴露了我国新闻媒介在新闻价值判断和报道方式上存在的争议。我国新闻价值方面的理论尚不成熟,媒体依靠网络提供的线索进行采访报道,缺少独立的思考和价值判断。分析其根本原因为我国传统“人治”思想的残留和政府信息的不公开。 关键字: 李天一;新闻价值;报道方式;人治;政府信息公开 目 录 中文摘要……………………………………………………………………………Ⅰ 目 录……………………………………………………………………………Ⅱ 一、新闻媒介对案件的报道…………………………………………………………………1 二、新闻媒介存在的问题……………………………………………………2 三、《人民日报》评论新闻媒介问题………………………………………………………2 四、问题成因…………………………………………………………………………3 参考文献……………………………………………………………………………5 引 言 据实名认证为“香港《南华早报》网站编辑”的网友王丰-SCMP爆料:海淀公安分局晚上以涉嫌轮奸刑事拘留了一名叫做“李冠丰”的年轻男子。名字虽然改了,但还是有人认出来他真正是谁。王丰-SCMP在博文最后,附上了李双江之子李天一的网页链接,暗指涉事男子就是李天一据最新消息,北京警方证实,李双江之子李冠丰(原名李天一)目前已被刑拘。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李天一行为被认定为轮奸的话,他将被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李天一,1996年4月出生于北京,父亲李双江、母亲梦鸽均是知名歌唱家。曾就读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人民大学附中、美国shattuck St.marys冰球学校。2011年9月6日晚,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山华府小区门口殴打一对夫妇,后被拘留。2011年9月15日,李天一因构成寻衅滋事罪被收容教养一年,次年9月获释。《华西都市报》2011年3月6日,李双江曾做客新华网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李双江在访谈中大谈孩子教育。“我儿子天赋好,但我们现在不逼他。他喜欢运动、喜欢交朋友,电脑在他手里我看就像弹钢琴一样,他思维非常灵敏,英语单词随便就能记几千个。这代人是我们的希望。所以我们的下一代我认为了不得,我非常高兴。孩子总归学不坏,因为我们所给他的东西都是正面的东西。”记者问及,“你会打他吗?”李双江说:“不打,舍不得,有时真想打,但不能打,劝说,我们吓唬一下。还没有打,自己的眼泪先掉下来了。”一次,同学们一起玩抓人游戏,不知何故,就把王波推倒。“我反抗了一下,他就打我。”王波说。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受到惩罚,老师反而说了王波两句。采访中,班里的三名同学证实了的打人事件。王波称,90后的小学生们,头脑里并没有“著名歌唱家”的概念,但经常犯错的,小学期间却很少受到惩罚,“才猜测他家里很有背景”。李双江早年住处的一位邻居证实,上学后,就在家属院出了名,那孩子变得蛮横,自己的儿子就经常被他欺负。李曾就读的Shat-tuck St.Marys (沙特克圣玛丽高中)的工作人员那里证实,李因不遵守学校规定被开除。人民日报2月28日报道,李双江之子涉案一事是近几天的“要闻”,不但网络爆炒,而且传统媒体也争先恐后,结果是万众瞩目。但仔细浏览每天的相关新闻,回味各媒体发表的评论,却发现,除了涉案本身和被拘留是事实外,其他大都是传闻,遗憾的是,所有媒体和舆论却都跟着传闻瞎转悠,时而言之凿凿,时而又称子虚乌有。 先是盛传涉案者改名属于特权,又广传其年龄造假,然后再传李双江被气病住院,随后又传实际他还在上班,以后又传被害人撤诉,说是因为落实了北京户口,有了工作和房产,所以达成和解,但转眼间即被否认。常常是一个传闻出来,立即成为各大网站的重大新闻,但否定的新闻也同样走红,而且无论肯定或否定,都说得有鼻子有眼,不乏细节和描绘,此起彼伏,真真假假,时常还是肯定与否定并列,共同在吸引眼球。这些传闻都被冠以“爆料”、“被曝”、“据传”、“有博客透露”、“有知情人称”,大多无具体人、无具体出处、无具体时间和地点,也就是说,一看便知其可信度不高。然而,由此产生的各种激愤情绪、各种是非议论、各种好坏评论,却照样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