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髂前下棘置钉骨盆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探究
中文摘要
经髂前下棘置钉骨盆外固定架固定
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摘 要
目的: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伤后可出现骨盆旋转及垂直
方向的不稳定,通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及大量失血形成的血流动力学
的不稳定。骨盆外固定架的应用是复苏阶段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重建骨
盆环的稳定,降低骨盆的容积,填塞压迫出血的静脉及骨折断面,限制骨
折断端及软组织的活动,从而有效止血,有效的降低死亡率。传统的外固
定架置钉于髂骨翼上,虽然可以对骨盆的前环提供足够的稳定性,但不能
对后环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很多学者在不断改进外固定架的同时发现髋臼
上方的区域能够提供更长的钉骨界面,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使得经骼前下
棘置钉的骨盆外固定更加流行,更适合于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时固定
以及特定条件下的终极治疗。但是在进针方向的选择上,临床工作中尚无
统一意见。本实旨在验试图通过生物力学研究,比较经髂前下棘置钉的骨
盆外固定架的不同进针方向在固定TileCl型骨盆骨折时骨盆的稳定性,
为临床选择最佳的进针方向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探讨应用经髂前下棘
进针的骨盆外固定架复位并固定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时,由于过度加压导致
的双侧髂前下棘距离小于其解剖距离时对骨盆后环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方法:选用3具经防腐处理的成年人尸体标本,自第四腰椎水平及双
侧大腿中上2/3截断,仔细剔除附着于骨盆、股骨干的肌肉、脂肪等软组
织,显露骨质。完整的保留耻骨联合、双侧骶髂关节、双侧髋关节、双侧
骶髂韧带及骶结节韧带。经肉眼仔细眼观察及X线透视、CT平扫及三维重
建检查确认无明显畸形、骨质疏松、结核、肿瘤等骨科系统的疾病。切开
耻骨联合,单侧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髂关节全部韧带,将耻骨联合
及一侧骶髂关节沿关节间隙打开,制成TileC
1型骨盆骨折模型。本实验分
为4组,每组3具标本。
A组:经髂前下棘置钉于坐骨大切迹最高点上方1.0cm以内的区域内
B组:经髂前下棘置钉于坐骨大切迹最高点上方1.O.2.0cm之间的区域
中文摘要
内
C组:经髂前下棘置钉于坐骨切迹最高点上方2.0—3.0cm之间的区域内
D组:经髂前下棘置钉于坐骨切迹最高点上方3.0.4.0之间的区域内
模型制备完毕后,将调配好的义齿基托树脂在第四腰椎处浇筑一负重
平台,使其在站立中立位时与地面平行,模拟人双足站立的姿势。在双侧
骶髂关节及耻骨联合两侧各放置两枚标记克氏针,实验中对不同进针方向
的外固定架固定的骨盆骨折模型在生物力学实验机垂直加载,压力从ON
量四组位移。
S1:各组耻骨联合位移
S2:各组骶髂关节的位移
S3:各组在双侧髂前下棘短缩0.5cm时骶髂关节的位移
S4:各组在双侧髂前下棘短缩1.0cm时骶髂关节的位移
在实验的过程当中,不断用生理盐水浸润骨盆,保持标本的湿润,减
少因标本脱水、干燥对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每次测试完毕,立即解除负
荷,5分钟后再行测试,减少蠕变对本试验的影响。
结果: 1、A、B、C、D各组间(四种进针方向之间)耻骨联合位
移的比较(S1):四种进针方向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B实验组(经髂前
下棘置钉于坐骨大切迹上方1.0.2.0era之间)在不同负荷下耻骨联合的位
移最小。A、B、C、D(四种进针方向之间)骶髂关节位移的比较(S2):
A、B、C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即经髂前下棘置钉于坐骨大切迹顶点上
之间有显著差异(PO.05),即经髂前下棘置钉于坐骨大切迹顶点上方
1.0.2.0cm之间与3.0.4.0cm之间有显著差异。在本实验不同负荷作用下B
组(经髂前下棘置钉于坐骨大切迹上方1.0.2.0cm之间)的骶髂关节位移
双侧髂前下棘位移短缩0.5cm时,仅在D组内骶髂关节位移有显著差异
移短缩1.0cm时,本实验各组内骶髂关节位移(S2与S4)均有显著差异
与双侧髂前下棘位移短缩1.0em时骶髂关节的位移(S4)在各组内均有
中文摘要
显著差异
结论:应用经髂前下棘置钉的骨盆外固定架在固定TileCl型骨盆骨
折时,四种进针方向在控制耻骨联合分离方面无显著差异。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经颅高压电烧伤对微血管内白细胞流变行为的影响和相关机制.pdf
- 经骶管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婴幼儿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探究.pdf
- 绒毛及血液中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及稽留流产的关系研究.pdf
-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探究.pdf
- 结合珠蛋白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抑制作用的探究.pdf
- 结合珠蛋白基因多态性及相关炎症指标及中国人早发冠心病的关联研究.pdf
- 结核免疫斑点试验在结核高危儿童监测中的运用.pdf
- 结核分支杆菌6Kda-38kda-ESAT-6融合蛋白的血清学评价.pdf
- 经鼻脑靶向应用外源性CGRP对大鼠SAH后脑血管痉挛及微循环异常的缓解作用.pdf
-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诊断活动性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探究.pdf
- 2025年潮玩行业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研究报告.docx
- 《国学智慧与人生价值观》课程大纲 胡水木老师.doc
- 2025年储能系统技术创新下的消防安全规范深度研究报告.docx
- 2030年光伏产品出海国际化战略布局分析报告.docx
- 创意无限,沉浸式密室逃脱设计趋势报告2025.docx
- 量子计算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前景及商业化模式研究报告.docx
-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重构对FPGA产业链的影响与应对策略报告.docx
- 新能源行业企业2025国际化战略:技术创新与全球市场拓展新机遇报告.docx
- 咖啡连锁门店加盟政策与风险管理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