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戏曲中字头、字腹及字尾
戏曲中字头、字腹及字尾字是组成语言的因素。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的吐字,因为是随意状态,很少有人会深究每一个字的结构。但是,对于戏曲中的咬字,就必须深究了。我国戏曲中有一句传统民族声乐术语“字正腔圆”,首先强调了字的重要性。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学唱之人,勿论巧拙,只看有口无口。听曲之人,慢讲精粗,先问有字无字。字从口出,有字即有口。如出口不分明,有字若无字是说话有口,唱曲无口,与哑人何异哉!……常有唱完一曲,听者止闻其声,辨不出一字音,令人闷杀。”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每个字收声的要点,掌握送出字音的方法。笔者现就戏曲唱念中字的结构、功能、唱法及相互关系做以浅谈。
字分“字头”(声母)、“字腹”(韵母)、“字尾”(收音)三部分。
一、字头
字头是能否把字音有力而清晰地送入听众之耳的关键。它产生于喉、舌、齿、牙、唇诸发声器官,俗称“五音”。这也是阻挡呼出的气流并与其产生摩擦的部位,即所谓字音的着力之处。因此在呼吸量加强的同时,字头挡气的力度须加强,才能与气流产生对抗力,进而产生迸发力,戏曲中唱念至“喷口”处,字头的迸发力尤为明显。如“呀呀……呸!”,又如“恨上来”等。当然,这种字头挡气的程度是根据唱腔情绪而定的。但是不管程度怎样不同,字头的迸发力都是应该强调和充分利用的,但是,关于这一点往往被演唱者所忽视或误解,因此就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有些人有咬字头的要求,认为不可忽视字头的表现力,但是拿不准咬字头的力度、时值,容易把字头音咬死不放。就是把声母拼命拖长或翻高(当然是依照唱腔的旋律的),迫使字腹的发音位置后移,占据了字尾的位置,这不但使声音僵化,甚至把这个字的本音也唱成不完全的音了。如京剧《龙江颂》里江水英的一句唱词“见畚箕似见亲人在盼水”的”水”字,如果在唱念之快处,这个字就为shui,如果按这一句唱就应该是sh——u——i,如果咬死字头将会变成“尸”字音。如北风吹的“吹”字,就唱成了“出”。还有的是把字头看成是发声的障碍,因而望字头生畏,把注意力和时间大量地用在字腹上,也就片面地把声音当作唱腔的唯一手段,这样就不敢触动字头,结果使声音缺乏力度和光彩,就更谈不上字音的清晰、准确。如“好妈妈”的“妈”字就可能唱成“啊”。
针对此种情况,应该注意:
1.发字头音的力度应与呼吸的深度和气压成正比(当然呼吸深度的程度和气压量都必须依剧情和演员本身的条件而定);
2.对字头的唱法要有“一触即发”之感,所以掌握字头唱法,不但保证字音的清晰,同时对其准确、顺利到达字腹并使声音更加丰满做了有力的铺垫。字头声音的时值应该是短暂的,但又必须是清晰、准确的。
二、字腹
字腹在念唱中是最有表现力的,它是唱腔富于色彩变化的基础,也是腔音延长的依据。如音色的美化、力度的变化、共鸣的作用、音量的增减等,都是在字腹中完成的,所以唱好字腹对唱腔的润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正因为字腹要负担许多重要的任务,演唱字腹的关键是注意控制口形的变化。通常说的口形,是就演唱字腹时的口腔形状而言的。口形在唱腔进行中是不允许随意乱动的,否则不但歪曲了字音的准确,而且严重影响了气流的畅通、音色的美化。如果在行腔使调的抑扬高下之际任意把口腔乱动起来,忽而张大、忽而收敛,这时的演唱者却以为这就是“运用口劲”,表示他有功夫。殊不知如此一来,把辙韵全搞翻了。
在字腹进行中,声音有高低抑扬之分,节奏有长短缓急之别,根据剧情需要演唱者必须迅速灵敏地不断调整发声器官。当然,这其中除了口形变化外,最为明显的表现在气息的运动与变化上。这需要认真研究气息运动的规律,掌握吸气、呼气的基本方法和要领,以助完成字腹的重任。
三、字尾
字尾是归韵的收音。归韵是根据每个字韵母的不同,在字腹的后半部将字音归到不同的韵母音上。收音则不完全是这样,它是根据每一辙应落的字音来收的。一个字收到尾音,整个字才算完成,否则将前功尽弃。因此,唱好字尾是一个字是否唱准确(行话叫唱到家)的关键,不可等闲视之。
笔者认为,唱腔是字音的延续,腔未完就是字音未完。所以切不可在行腔中断续收音,这样会使听众感到有几个同音字在连续发声。在处理字尾时,不能不收字尾,把字腹唱得过满过硬,占用字尾的时间;也不能过早地进入字尾,来削弱字腹声音的丰满度,以致喧宾夺主;更不能把字尾唱得过重,好像又多出了一个字,破坏了字的整体协调。当然,还有些演员在演唱“中东”“人辰”等辙时,为了剧情和技巧上的需要,专门利用字尾音行腔。因为这些辙的尾音可以充分发挥富于色彩的、强大的鼻腔共鸣的作用,还可以弥补字腹的缺陷。如豫剧《拷红》中的红娘唱段“上绣楼奴要把小姐哧哄”,其中“哄”字的拖腔,是运用了字尾的色彩变化,发挥鼻腔共鸣的优势,非常符合红娘的人物性格。
字尾音量要适当,音质要清晰,而且口形应准确而坚定。当口形收到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