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年磨一艺八方逐臭来
百年磨一艺 八方逐“臭”来 “中国嗜臭带似乎集中在长江中下游。这一带开化较早,物产丰饶,气候湿热。丰饶则升斗小民不致吃了上顿没下顿,湿热则家中所存食品易生霉变味。霉变之后不得扔掉,便想出种种加工办法再吃,一来二去,臭食遂成气候。”这是扬州籍作家汪朗在《食之白话》一书中对中国臭食文化的描述。可惜汪先生虽然是我们扬州的骄傲,在此书中却忘了仪征谢集这个臭干之乡。想必汪先生没有到过谢集,没有尝
过当地手工制作的臭干,否则定会在书中记上一笔。12月1日,笔者驱车前往老谢集乡三十里墩,前往拜会当地一位
做臭干已有27年的老师傅。老师傅姓金,名立业,在三十里墩颇有名
气,笔者在乡间问路,随便拉住一位老乡询问金师傅家住址,热心的
老乡点点头说:“是做臭干的那个金立业吗,当然认识,跟我走就是。”
一路上与老乡闲聊,得知金师傅所做的臭干在三十里墩人人都爱吃,
“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要找他买上些,我们这里人就好这口。”金师傅家在三十里墩金庄组深处,离最近的公路也有1公里的车
程。很难相信这样偏僻的地方产出的臭干,却能俘获整个月塘乃至仪
征人的胃。或许真如俗语所描述,“酒香不怕巷子深”,金师傅家的
臭干自然不会有扑鼻香气,但懂行的仪征人,自然能够分辨出那淡淡
的腐臭味是来自何物,嗜食臭干的老谢集人,自然能够分辨出散发出
这般气味的臭干蒸煮煎炒后是何等美味。金珠玉露浸作腐臭豆香
走进金师傅家已经9点,由于提前联系过,金师傅早早就泡好了
一大盆黄豆等在家中。细看那盆中黄豆,颗颗饱满圆润,都是一般大小,金师傅从中挑出一颗,用手轻轻一捏就成糊状。“都是我昨晚就挑好了泡在水里的,这豆子只要挑得好、泡得好,里面才会舒展开来,打出来的豆浆才上乘。” 俗话说天下行业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金师傅制作臭干,自然要先做豆腐,而这磨豆腐之所以称为天下三苦,就是因为起早贪黑还干着驴子拉磨的活。在金师傅家,有一间专门的屋子用于制作臭干,在其中笔者既看到了脸盆大小的石磨,也看到了一台现代化的豆浆机。金师傅一边将泡好的大豆倒入豆浆机中,一边解释:“确实手磨出来的豆浆更好,但现在人老了,哪里还推得动,最近几年都靠这个了。”金师傅拍拍豆浆机,乳白色的豆浆哗哗落入桶中泛起泡沫与豆香,但他的眼睛却老瞅着那块纹路斑驳的老石磨。 豆浆打好,撇去泡沫,下一步就是烹煮,这样一个简单的程序,在金师傅这里也有讲究。金师傅用来煮豆浆的是一口大铁锅,因为铁锅煮出来的豆浆味道更香淳。在铁锅的下面,是一个在乡村也极为少见的大火灶,且不同于寻常人家的是,别人家火灶里烧的是柴火枯枝,金师傅家这个烧的是木屑。为什么要烧木屑,关于这点,金师傅先向我们传授了一点独门“秘籍”。原来,豆浆的沸点比水低,有时候看见豆浆在锅中沸腾,但其实温度还不达标,这时就要靠烧木屑。木屑燃烧快,且是粉状物体,加多加少可以自行控制,对于需要控制火势的金师傅来说是最好的燃料。至于应该将火势保持在什么程度,金师傅介绍:“烧到100度即可,火烧太急了会有苦味。” 制作臭干在金师傅这里,有两道工序至关重要,就是点卤和浸卤,而豆浆煮好后就是点卤,这卤点好了是点石成金,点不好就会影响臭干的口感与嚼头,是砸招牌的事情。在当代,做豆腐的手艺人点卤大多用石膏,因为石膏点卤方便、成型快也没太多讲究。而中国人都知道《红楼梦》里的一句话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这里的“卤水”,指的可不是石膏,而是盐卤。用盐卤点豆腐,优点在于点出的豆腐口感细嫩却耐咀嚼,但也有缺点,就是盐卤配置、加盐卤多少都有定数,非是老手不好掌控。但好在金师傅虽然推不动石磨,但盐水点卤的手艺却还在身上,点出来的豆腐脑在经过倒模冷却,成型的豆腐哪怕被切成3、4厘米见方的小方块也不见变形,令人啧啧称奇。 至于另一道关键的工序浸卤,就是在豆腐干蒸煮晾干后浸泡入老卤,操作很简单,因为所有的精华都在金师傅亲制的老卤上。金师傅的老卤是用水缸盛放,每次大概可浸泡近千块豆腐干,4到5个小时即可入味。至于制作材料,主要是用豆汁原浆配以加工后的荠菜卤,以及五香、竹笋、芝麻、食盐等近十五种佐料。 百年艰辛传承制臭技艺 金师傅制干全程,不算泡黄豆、浸卤的时间也有5个小时,其间,笔者通过与金师傅闲聊,试图进一步发掘谢集臭干制作技艺的历史渊源。闲聊中金师傅告诉笔者,他制作臭干的手艺传自于他的父亲,而父亲的手艺又传承自金师傅的姑爷爷。家族制作臭干手艺的传承,金师傅也只听父亲讲述了这三代,至于再往前还有多么悠久的历史,从金师傅口中已无法得到考证,实在可惜。 得益于我市对于文化遗产相关收录工作用心用力,留下了不少历史片段供我们考察。虽然无法从金师傅这里得知谢集臭干制作技艺百年前的发展历史,但通过查阅《江苏省非物质文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