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触电急救的内容 1、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检查、判断触电者受伤情况的方法。 3、心跳呼吸停止的抢救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掌握怎样做和懂得为什么) 1、触电急救的紧迫性。 2、心肺复苏抢救的操作步骤及要领。 3、抢救时确保自身安全,防止触电者再受到伤害。 一、触电急救的紧迫性 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随触电时间延长而加大,一般认为50mAs有生命危险(P28)。 2、心跳呼吸停止: 1分钟内开始抢救,约80%能活, 6分钟才开始抢救,则80%会死, 8分钟后才抢救,纵使救活往往也是植物人。 3、现场心肺复苏的生理基础(P32) 心跳和呼吸是人最基本的生理过程,呼吸停止则气体交换停止,心跳停止则血液循环停止,使细胞缺氧受损。脑细胞对缺氧最敏感,超过8分钟就会导致脑死亡, 纵使恢复心跳和呼吸也会变成植物人。 现场抢救是用人工呼吸的方法恢复气体交换,用人工胸外心脏挤压的方法恢复循环,从而恢复对全身细胞供氧,进行基本的生命支持。等医生到来或送医院作进一步的抢救。 所以触电后,必须争分夺秒迅速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心跳、呼吸停止的应立即、就地、正确、持续地进行抢救。 二、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有不同的方法。 确保救护人的安全是前提。 1、低压触电脱离电源的方法:使触电者与带电体分离(P30~31) (1) 断开开关 (2) 切断电线 (3) 移开带电体 (4) 拉开触电者 2、高压触电脱离电源的方法:断开开关(P31) (1) 通知停电 (2) 拉开开关 这些方法,按现场的具体条件,在确保救护人的安全为前提,以迅速、可靠为原则来选择采用。必须确认触电者脱离了电源。 3、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的注意事项(P31) 要点:防止自己触电、确保自身安全。防止触电者再受到伤害。 (1)在高处脱离电源时防摔。 (2)在黑暗处触电迅速解决临时照明。 (3)高压触电时,应保持足够安全距离和保证足够的绝缘强度并防止跨步电压触电。 三、脱离电源后,检查、判断触电者受伤情况的方法 将触电者平放仰卧在干燥的硬地上 判断神志是否清醒 判断有否呼吸和心跳 检查有否其他伤害 1、检查神志是否清醒的方法(P31) 耳边喊或拍肩膀无反应则可判断是神志不清 2、检查有否自主呼吸的方法:“看-听-试” 检查方法(P31) : 看—胸、腹部有无起伏 听—有无呼吸的气流声 试—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 都没有则可判断没有自主呼吸 应在5秒钟内作出判断 3、检查是否有心跳的方法:测颈动脉的搏动(P32) 颈动脉的解剖位置:颈部气管和邻近肌肉带之间沟内(图3-3) 检查方法: 使触电者头部后仰,食指与中指并齐放在喉结上,手指滑向颈部气管和邻近肌肉带之间的沟内就可测到颈动脉的搏动(图3-4)。 避免用力压迫动脉,测试时间5~10秒。 测不到颈动脉搏动可判断心跳停止。 4、根据受伤情况的不同处理方法(P32) 医生到来之前,立即就地进行抢救,绝不能坐等医生,这直接关系到触电者的生存。 (1) 神志清醒的,就地平卧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以减小心脏负担,应有人密切观察其呼吸和脉博变化。天气寒冷时要注意保暖。尽快送医院检查。 (2) 有心跳无呼吸或呼吸很微弱,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 有呼吸无心跳,立即进行人工心脏挤压。 (4) 无心跳无呼吸或呼吸很微弱,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5) 伴有其他伤害时,应先进行心肺复苏,然后再处理外伤,但有大出血应立即止血。注意是否有颈椎或脊柱骨折,防止搬移不当伤及脊髓造成瘫痪。 四、心跳、呼吸停止的抢救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口对口(鼻)人工呼吸的方法 1、人工呼吸的作用(P33) 伤员不能自主呼吸时,帮助其进行被动呼吸,救护人将空气吹入伤员肺内,然后伤员自行呼出,达到气体交换,维持氧气供给。 2、人工呼吸前的准备工作 使气道通畅(P33) (1)将人平放仰卧 (2)松开紧身衣裤--减少吹气阻力 (3)清净口腔异物--防止异物堵塞气道 (4)头部充分后仰--防止舌根后坠堵塞 气道 3、吹气、呼气的方法(P33~34) (1)深吸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