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下册-《甘露的秘密》课件-鄂教版
作者简介: (在古代,由于科学发展水平对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存在着种种对甘露的错误认识和荒唐可笑的奉崇行为,文章就是以古代人对甘露的态度,渲染了甘露的神秘光环,为它披上神秘的面纱。)其中第1自然段说明了甘露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的瑞征。第2自然段说明了甘露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圣药”,被称作“天酒”、“神浆”;第3自然段介绍了汉武、乾隆等帝王筑承露盘以求上天赐露的事迹,进一步表明甘露在古人心目中神化了的地位。 怎样看待蚂蚁的行为?如果要消灭害虫蚜虫是不是也要消灭蚂蚁? 对于世间万物的审视要依据辩证的原则,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蚂蚁在这一方面有它坏的影响,但在其它方面,它也有它的长处。并不是说因为这一点,就要消灭蚂蚁。如果都是这样处理问题的话,那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将如何维持? 价值探讨 古代人奉为神圣之物的甘露,不过是蚜虫的排泄之物,秘密揭穿,不禁让人瞠目结舌,啼笑皆非!这样的事实,到底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破除迷信,科学地认识事物!1.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2.崇尚科学,反对愚昧迷信,反对伪科学,反对邪教。 *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1.理清作者思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2.了解科普文的特点,体会科学小品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3.探索认识文物的规律、树立科学的探索观。 抓关键句子,理清文章结构及内容。 仇春霖,当代作家,教授。(笔名舸夫等,1930年生,江苏省盐城人。50年代初开始业余创作,既写杂文、寓言,也写科学小品文和文艺理论。出版的寓言集有《无花果》、《猴子刺虎》、《帆和舵》等,一些作品被改编,制成动画片。) 题 目 解 说 “甘露”本是一种蚜虫排泄出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份的排泄物,并不稀罕。而“秘密”则给“甘露”批上了神秘的面纱。题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揭示事理。 词义 甘露: 吉祥: 梦寐以求: 荒唐: 熙熙攘攘: 文中指一种蚜虫排泄出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分的排泄物。 指好的运气。 寐,睡着了。睡梦中也在追求,形容愿望迫切 。 (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奇怪的程度。 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本文指蚂蚁排成队、忙乱的样子。 字音?、词义 亲密无间(jiàn) : 川流不息 : 蚕食 : 饱食终日 : 间,缝隙。形容非常亲密,没有任何隔阂。本文形容蚂蚁和蚜虫关系密切。 川,河流;息,停止。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文中比喻蚂蚁背着蚜虫忙碌的样子。 象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占。文中指蚜虫吃植物茎叶的情形。 整天只是吃饱饭不做事。文中指蚜虫依靠蚂蚁得到充足的食物,活动量很小。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是(1—3)自然段,介绍甘露在中国古代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第4段到结尾为第二部分,以科学的眼光为甘露“解密”,揭开“神物”“圣药”的面纱。可以分两层。第(4—8)自然段为1层,进一步揭示了甘露的秘密。第(9—11)自然段,集中笔墨进一步揭示了蚂蚁与蚜虫的关系。 (这三个自然段中,前两段概述,后一自然段描述两位帝王,指出他们造承露盘将永远得不到甘露,为下文揭秘作了铺垫。) 课文结构 课文结构 (第二部分第一层又分成几个部分的内容来写。其中,第4自然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一句“所谓的甘露,根本就不是什么天降的“神灵之精”,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揭开了甘露的神秘面纱,(而且这个结论让人有点啼笑皆非。)总领文章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为一个层次,介绍蚜虫,详细地介绍了蚜虫的名称、种类、生活习性和危害。(语言平实、准确,用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文字言之凿凿,的确是“诚言不谬”。)第6自然段使用较为详细的方式说明了蚜虫吸取、吸收、排泄的生理过程,并科学地说明了排泄的成分,证实了其确实有营养成分。第7、8自然段从明代到现代进一步说明了蚜虫排泄物的危害,照应了前三自然段中昏庸帝王的荒唐可笑。 第二部分第二层(9—11自然段,集中笔墨写了蚂蚁与蚜虫的关系)。分别写了蚂蚁与蚜虫形影不离、担当警卫、搬运工、保姆等。指出蚂蚁与蚜虫的生物链关系,发人深思。 课文结构 例:(比如写蚜虫吸取植物汁液,“蚜虫在觅食的时候,先用唇端的短毛,向四周探索一番,一旦发现可以猎食的目标,便将那根尖细的刺吸式口器刺进植物组织内部,不停地吸取植物体内的浆汁”,蚜虫觅食的过程如画面一般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特别是小心地“刺入”,迅速的“刺进”,“不停吸取”的畅快,形象生动。)特别是写蚜虫与蚂蚁的关系,可以说观察细致入微,描写栩栩如生。“它们紧紧地跟踪在蚜虫后面,不时地用触角轻轻拍打蚜虫的屁股。蚜虫受到拍打,感到十分快意,便翘起屁股,随之排泄出一滴一滴的蚜蜜,使小蚂蚁痛痛快快地饱餐一顿,“跟踪””、“拍打”、“快意”、“翘起屁股”、“痛痛快快”、“饱餐”一连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苏教版.ppt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春》课件-苏教版.ppt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风筝》课件-人教新课标版.ppt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之《望岳》课件-语文版.ppt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渔夫的故事》课件-北师大版.ppt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济南的冬天》课件-苏教版.ppt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三峡》课件-苏教版.ppt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ppt课件-鲁教版.ppt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课件-人教新课标版.ppt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化石吟》课件-人教新课标版.ppt
-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学高二(下)期末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考前指导试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东北三省名校名师高考历史5月模拟试卷【含答案】.docx
- 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6月语文试卷-普通用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历史临考模拟卷(五)(含答案).docx
- 云南省临沧地区中学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中学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含答案】.docx
- 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检测原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双塘中学中考历史三模试卷(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