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黔之驴》名师导航-苏教版
十八 黔之驴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黔之驴》是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三戒》中的一篇很有特色的寓言,成语“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就是从这篇寓言中来的。
本文从老虎的角度出发,选取了敬驴(“以为神”)、畏驴(“莫相知”)、恐驴(“以为且噬己也,甚恐”)、观驴(“觉无异能者”)、试驴(“终不敢搏”)、食驴(“技止此耳”)6个场景,叙述了老虎从畏驴到食驴的全过程。作者善于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把老虎的心理、动作写得细致逼真,形象生动;对驴虽着墨不多,却准确地抓住它形体“庞然”和动物本能“鸣”“蹄”来写,形象传神。既着力对虎进行刻画,使一只生性大胆而颇有心计的虎的形象跃然纸上,又恰当地表现了庞然大物而外强中干的驴的形象。
基础梳理
一、字音
黔(qián) 好事者(hào) 窥之(kuī) 慭慭然(yìn) 虎大骇(hài)
远遁(dùn) 噬(shì) 益狎(xiá) 踉(liáng)
二、通假字
技止此耳 “止”通“只”
三、词义
1.一词多义
近:①靠近。如:稍出近之。②逼近。如:又近出前后。贴近。如:稍近益狎。
稍:①渐渐,逐渐。如:稍出近之。②稍微。如:稍近益狎。
2.词类活用
船:名词作状语,用船。如:船载以入。
蹄:名词作动词,用蹄踢。如:驴不胜怒,蹄之。
3.古今异义
以为 古义:把……当作。如:以为神。今义:认为。
相知 古义:知道它的底细。如:莫相知。今义:彼此相交而相互了解。
去 古义:离开。如: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今义:从此地到彼地。
4.文言虚词
以:①连词,而。如:船载以入。②介词,把。如:以为神。③认为。如:以为且噬己也。
然:①……的样子。如:庞然大物。②然而,但是。如:然往来视之。
之:①驴子,代词。如:然往来视之。②老虎,代词。如:蹄之。③这情况,代词。如:计之。
四、特殊句式
1.省略句
例:(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应为:好事者船载(之)以入。
译文:有一位爱多事的人用船载了一头驴到黔地。
(2)放之山下。应为:放之(于)山下。
译文:把它放到山下。
(3)以为神。应为:以(之)为神。
译文:把它当作神。
2.判断句
例:庞然大物也。(“也”表判断。)
译文:它是个巨大的家伙。
五、文学常识
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创作的“古文”,包括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骚赋等,有很多是具有丰富的现实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的作品。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都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多用借喻手法,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富有智慧哲理。
六、名篇名句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译文:老虎看到它是个形体高大、强壮的家伙,就把它当成神了。
剖析:“庞然大物”,以虎的眼光显示驴的形体特征,虎因此而心生畏惧。“以为神”,表明老虎对驴敬畏之至。
2.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译文:老虎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渐渐靠近它。
剖析:。这里,一个“蔽”字,充分写出了老虎在“以为神”的认识基础上所产生的害怕心理;而一个“窥”字,又说明了作为兽中之王的老虎虽怕,但并不甘心、极想摸清对方底细的心理活动,从而孕育了后面情节的必然发展。“稍出近之”,是对老虎并不甘心、打算摸底的心理的进一步揭示。
3.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剖析:“跳踉大”,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
二、重点语段
1.第1段:从“黔无驴”到“莫相知”。
剖析:这一段写驴虎较量之前的状况。作者先把故事安排在没有驴的地方,开篇即言“黔无驴”,又因为“好事者”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这就难怪本地老虎少见多怪,视之为神了。“好事者”运来一头驴后无甚用场,把它放在山脚下。这就把驴送到了老虎出没的处所,为虎和驴相见准备了条件。所以,这一段是为故事设置一个得以合理发展的背景。
2.第2段:从“他日”到“乃去。”
剖析:这一段写驴虎较量的过程及结果。驴本来不是虎的对手,它之所以能在虎面前幸存,全是因为虎对它一无所知,有所畏惧。而驴却偏偏没有自知之明,“一鸣”初现原形,“蹄之”则是技穷之举。老虎却不然,它面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不盲目出击,“蔽林间窥之”;有所了解后,再百般试探,摸清对方的底细,然后才勇猛出击,战胜对手。两相对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漫游语文世界》课件--人教新课标版.ppt
-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字词重点句子文学常识大全-人教新课标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语文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知识梳理-人教新课标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感受体育》课件-鲁教版.ppt
- 七年级语文上册-行道树》说课课件-人教新课标版.ppt
-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优秀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计-苏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伊索寓言》优秀实用课件-人教新课标版.ppt
- 七年级语文上册-郭沫若诗两首课件-人教新课标版.ppt
最近下载
- 公司章程英文版 Company Articles of Association.doc VIP
- 英文版公司章程ARTICLES OF ASSOCIATION OF.docx VIP
- 从《倾城之恋》的白流苏透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ocx
- 档案搬迁服务 投标方案.doc
- 日本 东要介--透析液纯净化.cn.pdf VIP
- mpr300电机保护器使用使用说明书.doc
- 2025年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经济产业链优化研究报告.docx VIP
- 胜利仪器VICTOR 240.240S.270.270S双通道系列示波器用户手册.pdf VIP
- 智能浇灌系统的策划书3篇.pdf VIP
- 新HSK3级词汇最新分析和总结.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