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上册-《囚绿记》课件-苏教版
巴金先生在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陆蠡。 请大家再读课文,选择文中自己最欣赏的一节或一句话,加以赏析。 提示:可以从修辞、感情、词语的色彩等角度品味。 我们从品味关键句入手,读懂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理性思考的语句,从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 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写上凝聚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楚,更深刻感人。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中国现代散文(1918~1949)》(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四卷,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抗战爆发第二年)。 《囚绿记》所表现的坚贞不屈的精神,其实正是他的心灵的写照。 * * 囚绿记 陆蠡 郑梁梅中学 卢老师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 因为他爱绿 。 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 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 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试着像“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 爱绿 囚绿 放绿 思绿 梳理概括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具体刻画常春藤形象的语句,从语言和精神实质等角度加以分析 。 2.文中哪些语言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爱意的呢?哪些语言又是侧面描写对绿的爱意的呢?请找出一两句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3.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具体刻画常春藤形象的语句,从语言和精神实质等角度加以分析 。 分析: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常春藤在窗外自由自在、活泼可爱地生长着的情况。 例如: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2.文中哪些语言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爱意的呢?哪些语言又是侧面描写对绿的爱意的呢?请找出一两句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3.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绿象征作者以至整个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追求自由和光明的形象。 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从而表达了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爱国主义情怀。 ○ 常春藤一样的陆蠡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指汪伪政权)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 1942年3月,陆蠡与张宛若女士结婚,三个月后,他英勇就义。 品味欣赏 总结指导 永不凋零的“绿 叶” 拓展延伸 司马迁,受到宫刑,却能忍受这世间最大的耻辱,因为他心中有未完成的《史记》。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北京市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响应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农,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后返回北京,顽强生活,潜心文学创作,现为专业作家。作品主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等。 海伦·亚当斯·凯勒 (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借着她的导师安·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并且毕业于哈佛大学。 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 学以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