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中医学院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理论探讨
1中医学对脑出血的认识
1.1病名认识
中风病的名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尽相同的认识,公元前2世纪,《史记.仓公
列传》中有中风医案,《黄帝内经》总结先秦医家之说对中风病的病位、症状、病因
病机及其预后均有翔实而精辟的记载与论述,且对中风依不同症状和发病的不同阶段
而有不同名称,如“仆击’’、“薄厥、“大厥、“巅疾、“偏枯、“偏风等。东汉张
仲景《伤寒杂病论》首创中风病名,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谓“夫风之
为病,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明李中梓《医宗必读》
提出“闭证、“脱证的概念。西医谓此由血冲脑经之病,分脑充血、脑积血、脑出
血、脑筋麻痹亦有四端。一国际《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于1997年10月1
日起实施把中风明确区分为缺血中风和出血中风两大类,收载有“出血中风的病名,
至此出血中风的病名诊断有了国家的标准。朱文锋就其出处作了论述:“出血中风:
朱文锋《内科疾病中医诊疗体系》称为溢血中风,系根据其病属中风,以出血为特征而
定名。
1.2病因病机
关于中风的病因病机认识颇不一致,是随着对脑和中风病认识的不断加深而进一
步发展的。唐宋以前,主内虚邪中。《内经》是最早认识中风的医籍。《素问·风论》
载“风之伤人也……或为偏枯’’,首论风邪直接侵袭人体,发为中风偏枯之证,此偏枯
即指中风。张仲景继承《内经》之思想,倡中风正虚邪中之说,将《内经》中风理论纳
入到辨证论治体系中,理法方药融于一体,并提出其病位有经络脏腑等深浅不同。隋唐
宋诸医家均延续正虚邪中之说。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风候》载:“中风者,
风气中于人也。风是四时之气,分布八方,主长养万物。从其乡来者,人中少死病:不从
其乡来者,人中多死病。其为病者,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其入经脉,行
于五脏者,各随脏腑而生病焉。唐·孙思邈千金方·诸杂风状》载:“风邪客于肌
肤,虚痒成风遂瘙疮,风邪入深,寒相搏则肉枯,邪客半身入深,真气去则偏枯。宋代《
济生方·中风论治》载中风病机为“营卫失度,腠理空虚,邪气乘虚而入,及其感也,
半身不遂。金元时期出现了内风论。如李东垣提出“正气自虚’’、“行盛气衰’’的观
2
黄竹清脑颗粒对脑出血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大鼠TNF-a,MDA的影响
点;朱丹溪主张“痰湿生热’’;张介宾倡“非风一之说,提出了“内伤积损的论点
。明清时期内外兼重,内风论日趋深化。明·孙一奎力申中风病必有外中之病因,《赤
水玄珠》载“因先伤于内,而后感于外,相兼成病者也一。张景岳《景岳全书》明确提
出中风“非风论,认为“非风一证……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即非外感风寒所致
李时珍首倡“脑为元神之府,开中风病位在脑之先河。王清任《医林改错》则云:
“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必停留而瘀等论,创气虚血瘀之说。清朝后期,
西学东渐,开始渗透入中医理论,西医学关于中风的认识对中风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其中,血气冲脑说就是中西医结合认识中风的重要标志。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
录》对血气冲脑说做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肝中所寄相火,掀然暴发,挟气血而上冲
脑,以致昏厥一。到了近代,中风病机理论的认识逐渐以内风论为主流,并呈现出与现
代医学紧密结合的趋势。所以,除了传统的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等宏观病机外,
对脉络闭阻、痰瘀阻络、脑神失养等微观病机的深入探讨也应运而生。郑氏跚等认为
:素体阴虚阳盛者,机能相对亢奋,病邪作用机体多从热化,表现为阳类证。素体阳虚阴
盛者,机体机能相对减弱,在致病因子影响下多从寒化,表现为阴类证。牟氏等嘲认为
本病急性期的主要病机是脏腑失调,气血逆乱,风火相煽,痰瘀互结,热结腑实。周氏认
为n们本病病因病机可归结为耗气伤阴,正虚为本:离经血滞,血瘀为标:风火痰毒为兼
邪。刘氏认为n11在出血性中风早期,病性多见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实并存。本虚为肝
肾阴虚于下,标实于上盛浊气上蒙清窍,同时下有腑实,所以在下虚实并存。
总之,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以标实为主,在发病前即存在风阳痰火的始动因素:而脑
脉破裂,血溢脉外,瘀血内停则为该病真正病因,水瘀毒邪互结,损伤脑髓是其病机:而
痰热腑实则是该病病情转化之关键。应该注意化痰通腑法及时准确的应用。
1.3脑出血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中风的分型论治始于《金匮要略》,其将中风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