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宋词的发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宋词的发展

第二章 宋词的发展历程 一、宋词的分派与分期 1、分派:“婉约”与“豪放”二分法: 明代张綖《诗余图谱·凡例》: 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度恢弘。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约词体以婉约为正。 一、宋词的分派与分期 王士桢《花草蒙拾》改二体为二派: 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稼轩称首。皆吾济南人。 (参看《詹安泰词学论稿》、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 一、宋词的分派与分期 2、宋词的分期意见: 胡适《词选》三分法: 歌者的词;诗人的词;词匠的词。 龙榆生《中国韵文史》的六分法。 钱建状、王秀林《宋词分期问题研究述评》,载《词学研究年鉴》(1995-1996) 二、代群分期与宋词的发展 第一代词人群(1017-1067)的因革 柳永(987?-1053?) 范仲淹(989-1052) 张先(990-1078) 晏殊(991-1055) 欧阳修(1007-1072)等为代表 另有宋祁(998-1061)、杜安世等。 “承平”时代,享乐意识和乐极生悲后对人生的反思。 二、代群分期与宋词的发展 说明:之所以把宋词发展的第一阶段从1017年算起,而舍弃了宋初(960-1016)半个多世纪,是因为这一时期词人词作甚少,仅有十余位作家存词33首,词坛上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时期。 宋词走上独立的发展道路,实以柳永等走上词坛为标志。李清照《词论》评“本朝”乐章,就是以柳永为开端:“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变旧声作新声。” 二、代群分期与宋词的发展 两个阵营 这代词人从创作倾向上可分为两个创作阵营:柳永、张先为一阵营;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宋祁为一阵营。 晏、欧诸人虽然词作不少,但都不是专力为词的词人,走的是五代花间、南唐词人的老路,继承性大于创造性,连词调、词体的选择和运用都与五代词人一样,是以小令为主。但他们在宋词的发展史上仍然有其创造性的贡献。他们以众多的艺术圆熟、意境浑成的典范之作,强化了温庭筠等花间词人开创、定型的抒情范式,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 他们在题材、艺术上也有所开拓创新。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将艺术视野延伸至塞外孤城,让白发将军和戍边征夫昂首走进词世界,尤其具有开创性。 柳永改变了词体的航向: 从贵族化走向通俗化 首先,柳永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 晚唐温庭筠给词体确立的审美趣味是贵族化的,追求典雅含蓄。而柳永的审美趣味则是平民化的、大众化的,他力求用普通民众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语言表现大众喜闻乐见的情和事,以迎合和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宋文人常常批评的“浅近卑俗”、“言多近俗,俗子易悦”,就从侧面道出了柳永词深受大众欢迎的事实。 柳永利用市井流行的音乐曲调歌唱民间大众的心声,赢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上至皇帝宰相,下至平民僧侣,都有柳永狂热的崇拜者,这也扩大了词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力,使词成为宋人休闲文化中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创慢词新调 其次,柳永改变了词调声情,利用市井新声,创作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慢词长调,不仅从音乐性上增添了词的声情魅力,也从文学性方面提高了词的表现力。过去一首小令只有三、五十个字,容量有限,而柳永所写的慢词,一般都在百字上下,词体的篇幅容量扩大了一、二倍,从而为表现更丰富复杂的生活和情感提供了一个适宜的载体。而这些市井新声,又给词坛带来了陌生化的审美效应,促进了词体的普及与流行,使词从上层社会的娱乐圈走向了民间,走向了市井,走向了乡村。 张先的功能变革 当柳永在词坛叱咤风云的时候,以“张三影”闻名的张先也在为词体注入新鲜的血液。在张先之前,文人士大夫之间的文学交往应酬,主要是用诗文作载体,被视为文字游戏的词还没有资格作为文人士大夫社交活动的工具。张先率先在文人雅集时用词来唱和赠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词体的日常交际功能,实际上也在悄悄提升词体的地位,表明词跟诗一样也可以赠别酬唱、纪实写景。这为后来苏轼的词体革新作了铺垫。 张先的词多题序。词有题序,始于张先。 第二代词人群(1068-1125)的开创 苏轼(1037-1101) 晏几道(1038-1110) 黄庭坚(1045-1105) 秦观(1049-1100) 贺铸(1052-1125) 周邦彦(1055-1121)等为代表的元祐词人。 还有王安石(1021-1086)、王观、李之仪、赵令畤、晁补之(1053-1100)、陈师道(1063-1101)、毛滂(1064-1121)等。 以新旧党争为背景 两个群体: 一是以苏轼为领袖是苏门词人群:黄庭坚、秦观、晁补之、王观、李之仪、赵令畤、陈师道、毛滂等属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