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德育的方法
第一节 现代德育观 我国古代还没有使用“德育”这个概念,往往以“德”或“育”来代替德育; 近代,一些教育家曾用过“道德教育”和“训育”等概念表示德育; 现代,德和育作为一个词来使用。 也就是说现代德育是现代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教育、现代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二、德育的历史形态 三、现代德育观的几种界说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 皮亚杰提出儿童道德发展四个阶段论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由于受认识的局限和思维发展水平的制约,还不理解成人和周围环境对他们的要求,他们往往是我行我素,按自己的想象执行规则。 (2)权威阶段(6 — 8岁) 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应该尊敬权威,顺从外在的要求就是正确的行为,否则就是错误的行为。 (3)可逆阶段(9 — 10岁) 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既不简单地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遵守规则。 (4)公正阶段(11 — 1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观念不再是判断单纯的准则关系,而是一种处于关心人、同情人的真正的道德关系。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或道德的认知因素乃是道德及其发展的核心因素。 德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道德判断、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 2.行为派 道德认识未必能导致道德行为,只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才能指望出现良好的品德。因此,行为派主张重视行为方式的训练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戴蒙(W.Damon)和考贝(A.Colby)认为:人们基于道德判断的道德行为少之又少,更多的道德行为则是基于多年生活经验所形成的固定化的自动化的习惯。 模仿的作用——攻击反应实验 (一) 榜样的作用——攻击反应实验 (二) 3.情感派 代表人物:休谟,居友 观点:认为德育的根本不在于认知,而在情感。指导人们行为的是习惯、本能和情感,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 几点重要启示 四、现代德育观的再认识 1.德育是由道德认知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组成的有机人格教育整体。 (2)道德认识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的关系 在德育中,道德认识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整体。 图9-1 学生品德结构 (1)行重于知 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 韩国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 那么,在我国应如何抓好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的教育? (2)情重于知 道德濡化为人的品德的“催化剂”是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教育可概括为二十个字 生活是德育的土壤。 学生的生活包括校外生活和校内生活。 学校德育与校外生活不良影响的关系 第二节 现代德育过程 一、现代德育过程的本质 现代德育是由道德认知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组成的有机人格教育整体。 一般说,这个过程由一个矛盾、两个转化、三个要素构成。 这一矛盾构成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动力,促进了受教育者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发展。 德育过程的两个转化即内化与外化。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 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是品德行为的主体。 德育活动是教育者用以影响、作用于受教育者的中介手段,包括德育任务的制定、德育内容的确立、德育途径的实施、德育方法的选择等。 以道德意识为主导的阶段(7—12岁),属于思想品德形成的初始阶段; 道德意识和政治意识交替主导的阶段(12—18岁),属于思想品德形成的过渡阶段; 以政治为主导的阶段(18—25岁),属于思想品德成熟阶段。 二、现代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 德育任务的制定、德育内容的确立、德育方法的选择、德育途径的实施是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 1.现代德育任务 德育的任务是指德育工作要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 2.现代德育的内容 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 我国德育的基本内容 德育途径是实现德育目的、完成德育任务,实施德育内容的具体活动渠道和场所。 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 三、现代德育过程的特点 1.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 所谓学生品德形成中的对立,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是指知、情、行之间的对立、不适应。 另一方面是知、情、行各要素之间发展方向与水平不适应。 所谓学生品德形成中的统一,是指知、情、行在品德形成中既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又是一个彼此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整体。 3.现代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he-new-age-of-invention高一英语新外研版必修三unit3课件.pptx VIP
- (2025)呼伦贝尔市入团积极分子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HG∕T 5677-2020 石油炼制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pdf VIP
- 《基于三菱FX2N控制系统的自动剥线机设计》9500字(论文) .pdf
- 奔驰500系列发动机操作手册.pdf VIP
- 天津大学学生宿舍文明住宿承诺书.DOC VIP
- 2025年中国半乳甘露聚糖项目创业计划书.docx
- The new age of invention课件新外研版必修三unit3.pdf VIP
- 2024辽宁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微专题 遇到角平分线如何添加辅助线(课件).pptx VIP
- xx集团粮食仓储及加工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