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子选<小国寡民> 补充讲义
老子選<小國寡民> 補充講義
引起動機
重要參考網站
古雅台語人--老子.tw/~huanyin/anfa_loa1.php
「子」與「諸子」
子( ):說文:「十一月昜氣動,萬物滋,人以為偁,象形。」案:上像頭,中像臂,下像包在襁褓中的腳。
子爵--公卿大夫
對男子的美稱,多指有學問、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先秦諸子中道家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老子」與「莊子」簡介時代 春秋末年楚國苦縣(今河南 鹿邑)人。
生卒年不詳,與孔子同時而年長於孔子。 戰國時宋國蒙(今河南 商丘)人。
生卒年不詳,與梁惠王、齊宣王、孟子、惠施同時。 經歷 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
孔子至周,曾向老子問禮。 曾任蒙之漆園吏。
楚威王曾聞莊周賢,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遭其拒絕。 著作 著〈道德經〉一書。 共八十一章,五千餘字,分上、下篇,上篇稱〈道經〉,下篇稱〈德經〉,合稱〈道德經〉。
今傳最早注本為魏 王弼的〈老子注〉。 著〈莊子〉一書。共三十三篇,含內篇七篇、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等三部分。
現存為晉郭象注本。 思想主張 倡「自然」、「無為」之說。
以「道」為本,萬物皆生於道。
以「德」為用,萬物都得之於道而成物。
道法自然。
修身上主張守柔不爭。
政治上要求當政者「清靜無為」。
戰國以降,法家結合老子之學,形成所謂「黃老治術」,影響中國政治至為深遠。
魏晉南北朝時,成為思想主流,對當時的社會思潮與士人生活有極重大的影響。 道法自然,以「道」為本,一切順應天地自然之理,萬物齊一,反璞歸真。
強調逍遙、忘我,追求心靈境界的恣縱與自由,反對後天的人為造作。
魏晉南北朝時,成為思想主流,對當時的社會思潮與士人生活有極重大的影響。 歷史地位 皆是先秦諸子中道家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
老子與莊子並稱「老莊」。
〈老子〉與〈莊子〉、〈周易〉並稱「三玄」。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口、美池、桑乏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黃髮垂髫,怡然自樂。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斯,乃。天下皆知美為美,斯惡矣,此句是說,有「美」的觀念,那麼「醜」的觀念也就相對產生了,既然如此,那麼大家都會去追求美的事物,而除去醜的事物,因此紛亂也就隨之產生,結果反而不美了。。下文皆知善為善意義類似。
(有無相生,有生於無,是無生有,有和無兩種事物是互相對待而產生的。
(難易相成,難以易顯,易以難彰;無難則無以知易,無易則無以知難,彼此相依。相成,互相對待而生成。下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意義類似。
(相形,互相對待而明顯。
(相傾,互相對待而傾倚。傾,倚靠也。
(相和,互相對待而和諧。
(相隨,互相對待而形成次序。隨,次序。
(無為,隨順自然的態度。處無為之事,即以無為為事,以道治國。
(行不言之教,以不言為教,以身化人也。
(作,生長。不辭,不加干預。
(生而不有,生長萬物而不據為己有。
(為而不恃,作育萬物而不自恃功績。
(功成而弗居,成就萬物而不自居有功。
(唯,因為。
(不去,永垂不朽。
?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那麼醜的觀念也就相對產生。大家都求美去醜,紛亂也就因此而產生,結果反而不美了。天下人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麼惡的觀念也就相對產生,大家都趨善避惡,詐偽也就因此而產生,結果反而不善了。所以有和無相待而生,難和易相待而成,長和短相待而顯,高和下相待而傾倚,音和聲相待而和諧,前和後相待而成序。所有這些相對的觀念,都是由於對待關係而產生,既產生之後,人們自然趨向好的、有利的,而逃避壞的、有害的,於是人世間就擾攘不安了。因此只有聖人能體會天道,順應自然,以隨順自然的態度來處世,施行不需言語的教悔。大自然生長萬物,而不據為己有;作育萬物,而不自恃其能;成就萬物,而不自居有功。正因為不自居其功,所以功績反而不朽。
【】
(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
(曲,屈,委曲。
(枉,彎,屈。
(窪,低下的位置。
(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