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东峰火灾後鸟类族群变化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雪山东峰火灾後鸟类族群变化研究.PDF

雪山東峰火災後鳥類族群變化研究 摘 要 位於雪霸國家公園雪山東峰附近的山林,於 2001 年 2 月 18-20 日發生遊客 引火不慎造成的火災 ,火災形式為地表火,主要火燒範圍在步道里程 4.4k~ 5.7k ,由哭坡通往369 山莊沿線南側的狹長陡峭區域,海拔高度在 3000~3200 m 間。火燒前環境為正進行二次演替的五節芒和箭竹草原 ,夾雜部分灌木及前次火 災後遺留的零星冷杉及鐵杉。火災後地表上的林木幾乎全部焚毀,但多數箭竹的 地下莖依然存活。本研究於火燒 3 個月後起,由 2001 年 5 月中旬至十二月上旬 每月於火燒跡地內進行野鳥種類 、數量記錄及火燒後環境利用的行為觀察。 截至十二月上旬,火災後跡地及附近環境共記錄 6 目 16 科 32 種鳥類,發 現總隻次於火燒後三個月起逐月增加,至十二月份則因低溫而下降。其中有 25 種出沒於火燒後環境,24 種出沒於未火燒環境,兩種環境皆有出沒計 17 種。但 僅有發現 19 種利用火燒後環境。這 19 種野鳥若依遷徙屬性區分,計留鳥 18 種, 夏候鳥僅 1 種,是為筒鳥。若依特有類別區分 ,特化物種所佔比例相當高,其中 有 4 種為特有種鳥類,分別為金翼白眉、冠羽畫眉、栗背林鴝、褐色叢樹鶯; 10 種為特有亞種鳥類,分別為綠啄木、星鴉、粉紅鸚嘴 、煤山雀、青背山雀、鷦鷯、 深山鶯、岩鷚、酒紅朱雀、灰鷽 。上述特化物種中綠啄木為二級珍貴稀有保育物 種,煤山雀、青背山雀、金翼白眉、冠羽畫眉為三級應予保育類物種。 19 種利用火災後跡地的鳥類參考丁宗蘇等 (1998)其生態同工群畫分,分 析對火災後環境利用情形。空中蟲食者小雨燕 (Apus affinis ) 、洋燕(Hirundo tahitica) 、毛腳燕(Delichon urbica)主要記錄到在火燒環境空域低空覓食隨氣流飄 動之成群飛舞雙翅目昆蟲;地面雜食者如金翼白眉(Garrulax morrisonianus )、 岩鷚(Prunella collaris)攝食裸露地上及灰份中的草籽、昆蟲;地面種食者 如酒紅朱雀(Carpodacus vinaceus)和樹木種食者灰鷽 (Pyrrhula erythaca ) , 主要在火燒基地邊緣啄食野花的花瓣及禾本科植物種子;地面蟲食者如鷦鷯 (Troglodytes troglodytes)、栗背林鴝(Erithacus johnstoniae),灌叢雜 食者粉紅鸚嘴 (Paradoxornis febbiana )及灌叢蟲食者灰頭花翼(Alcippe cinereiceps)、褐色叢樹鶯 (Bradypterus seebahmi)、深山鶯(Cettia acanthizoides)、等鳥類主要攝食躲藏於箭竹殘餘莖幹中的昆蟲,部分個體會 利用突出枯枝、高草莖進行領域性鳴叫 ;樹木蟲食者青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 、 煤山雀(Parus ater) 、冠羽畫眉(Yuhina brunneiceps)幾乎只在火燒區域邊緣殘存的 灌木及樹木枝條間活動及覓食,煤山雀曾記錄下至地面撿拾巢材;樹木雜食者星 鴉(Nucifraga caryocatactes) ,樹木蟲食者筒鳥(Cuculus saturatus) 、綠啄木(Picus canus)僅出現在枯木上活動 。上述物種扣除記錄過少者,火災後初期以栗背林 鴝、深山鶯、褐色叢樹鶯出現及利用環境頻度穩定,金翼白眉、酒紅朱雀、灰頭 花翼利用頻度逐漸增加。 本調查初步發現,本地區在以往文獻報告中未曾記錄岩鷚、筒鳥(林,1989 ; 袁,1995 ;羅周,1996 )。五月份調查發現岩鷚於火災後裸地地表,撿食草仔, 或於枯木上發出類似求偶之細碎鳴叫聲音。推測火災之後形成之裸露地將岩鷚引 入,七月份之後隨著箭竹及地表草層冒芽生長,岩鷚不復出現。筒鳥則利用火燒 後殘存之枯木,進行鳴叫、求偶、追趕競爭者的行為,推測可能是筒鳥利用火燒 後之開闊地形,便於求偶宣示,同時也易觀察附近林緣及灌叢之鶯科鳥類繁殖情 形,便於其托卵行為。上述兩項觀察為火災後環境變化對當地鳥類群聚影響較明 顯的例子。 英文摘要 From 18-20 Feb. 2001, a fire burned 23 ha of alpine vegetation which was consist of dominant Yushan cane (Yushani

文档评论(0)

wendang_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