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1.2 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 - 南台科技大學知識分享平台.doc

2.1.2 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 - 南台科技大學知識分享平台.doc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2 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 - 南台科技大學知識分享平台

南台科技大學會計資訊系 專題研究報告 簡論  衍生性金融商品之會計處理方法-金融海嘯之衝擊與省思 學生:陳璇儀、黃叔眉、黃靖喬、劉怡伶 指導老師:吳聰皓博士 中華民國99年5月 目錄 目錄 ……………………………………………………………ii 表目錄 …………………………………………………………...iv 圖目錄 ……………………………………………………………v 第一章、 概論 1 1.1 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 1 1.2 研究架構與流程 3 第二章、 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與評價方法 4 2.1 衍生性金融商品 4 2.1.1 傳統衍生性金融商品 4 2.1.2 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 6 2.2 公平價值法與成本市價孰低法 18 2.2.1 公平價值法 19 2.2.2 成本市價孰低法 24 2.2.3 評價損益列入不同報表之目的 24 第三章、 各公報間之會計處理比較與範例分析 26 3.1 FASB與IAS衍生性商品會計處理準則之比較 26 3.2 修訂我國財務會計公報前後之比較 36 3.3 特定指標商品的會計處理舉例 41 3.3.1 傳統-利率交換衍生性金融商品會計處理釋例 41 3.3.2 創新-CDS之會計處理釋例 46 第四章、 金融海嘯對衍生性商品會計的啟思與對應 50 4.1 金融海嘯 50 4.1.1 金融海嘯之起因 51 4.1.2 房貸證劵化及相關衍生性金融商品 52 4.2 次級房貸危機 54 4.3 會計相關應對措施 59 4.4 啟思與對應 65 第五章、 結論 73 參考文獻 …………………………………………………………..76 工作分配表 …………………………………………………………..79 致謝詞 …………………………………………………………..80 表目錄 表 1 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之種類 8 表 2 CDO之分類表 10 表 3 依會計資訊品質特性,贊成與反對市價評價基礎之理由彙整 18 表 4 衍生性金融商品公認之定價方法 22 表 5 IAS NO.39與FASB NO.133之差異 25 表 6 34號公報修正方向 29 表 7 我國財務會計準則v.s IFRS公報內容差異 29 圖目錄 圖 1 信用違約交換交易架構 9 圖 2 全球CDO之發行量(1999-2007) 12 圖 3 傳統式CDO的架構 13 圖 4 合成式CDO的架構 13 圖 5 總報酬交換交易架構 15 圖 6 衍生性金融商品適用34號公報—判斷流程圖 29 圖 7 美國次級房貸示意圖 29 圖 8 次級房貸危機-房價下跌的骨牌效應 29 概論 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 二十一世紀隨著資訊科技之發達已使得市場之交易達到無遠弗屆,而現今國際金融市場的兩大趨勢正以自由化、全球化的腳步快速邁進。為規避市場供需力量變化所產生之波動風險,使得傳統金融商品已無法滿足各類不同的需求之下,企業與金融機構創造更多的理財工具,驅使衍生性金融商品快速發展與創新,其交易規模日益增加。 衍生性金融商品因具有高倍槓桿與隱含高度風險之特性,故對於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須特別謹慎,因其引起的損失很有可能會大於投資者最初投入的資金,而因此造成巨額虧損而倒閉的案例也時有所聞,購買衍生性金融商品須謹記其為零遊戲和賭博一樣有人賺錢就必定有人輸錢。 企業全球化下,財務報表使用者的範圍更加地廣泛,而對企業的財務報導功能更加倚賴,尤其以強調財務報導應提供決策有用性的資訊,而在此需求下使用公平價值法評價的呼聲更是日益提昇,但對於以公平價值為評價基礎,各使用者所持有的動機與立場各有不同的觀點,而引發熱烈的爭議及討論。 從二○○八年七月到二○○九年二月,短短半年的時間,國際金融海嘯席捲世界各國經濟,從美國、歐洲、日本到新興經濟體,無一倖免。 近幾年以來,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快速發展,不僅改變金融市場的面貌,對許多公司及金融機構而言,也逐漸成為移轉信用風險最具成效之工具。尤其解決了長久以來信用風險管理上之難題。 但在人們貪婪的心態下,商人將糞土般的商品包裝上層層華麗的糖衣,在此同時,信用衍生性商品也成為藉以虛增盈餘及美化財務報表之財務操作工具。在這種面臨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環境下,投資人如何慎選商品成了目前最大的挑戰,因此,本研究點出此問題,希望投資人能不要霧裡看花,而購買對自己沒有保障的商品。 近年來由於全球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過度包裝及過度設計,使得期貨選擇權、連動債、保險契約蓬勃發展,但因為過度發展使得資金流量追不上契約總額,就如同泡沫般引爆不受控制。 而有關美國次級房貸、貝爾斯登被接管、雷曼兄弟破產…轟動金融界的問題接二連三的出現,經濟強國-美國的金融問題,在這個全球化、資訊化的時代,更殃及了全世界,金融市場或股票市場之衝擊效應,也顯得棘手。現有的金融監管體系,有聯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