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王道阳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芜湖 241000)
摘要:我国社会思想领域逐渐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多元化特征,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开始信仰宗教。现阶段有关宗教信仰的研究主要有神学与宗教学视角、哲学视角、文化学视角以及心理学视角有4种视角。大学生宗教信仰成因主要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外部因素包括民俗传统和家庭环境、宗教本身的魅力和说服力、对现实的不满和寻求解脱以及大众传媒的宣传和影响等,内部因素主要是心理寄托和精神安慰的影响,修身养性、好奇心驱使和社交需要等。对于大学生宗教信仰应该采取净化宗教知识来源和校园社会环境、提高正面的宣传引导和知识的普及、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等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心理学
宗教是人类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不可理喻及无法驾驭而产生的一种意识现象,是人类对于支配人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心理反映。宗教信仰则是人们通过对宗教教义中所宣扬的宗教精神、宗教思想、宗教意识及宗教文化等的笃信和认同而产生的一种稳固的、持久性的情感寄托和意识依附。本质上看来都是源于人类的内心活动所产生的某种心理需求。宗教信仰对人的心理需求的满足作用和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效果是深刻而巨大的。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研究现状
宗教信仰是人们通过对宗教教义中所宣扬的宗教精神、宗教思想、宗教意识及宗教文化等的笃信和认同而产生的一种稳固的、持久性的情感寄托和意识依附。有关宗教信仰的研究主要有4种视角:(1)神学、宗教学视角。宗教神职人员认为宗教信仰是道德的契约和对神圣的追求(Emmons,2003)。美国基督教新神学家蒂利希(Tillich,1963)试图以现代神学、精神分析和存在主义来综合清理传统的基督教,他着重于人性和动机的研究,强调宗教信仰心理的社会意义。(2)哲学视角。费尔巴哈认为宗教信仰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人创造了超出自己能力范畴的神的形象用以膜拜和精神寄托。马克思认为宗教信仰是一种主观意识对希望的执着而诞生的一种强大的精神依靠。(3)文化学视角。宗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的各种思想文化,与政治、哲学、法律、文化包括文学、诗歌、建筑、艺术、绘画、雕塑、音乐、道德等意识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包容,成为世界丰富文化的成份Hall,1904)从个体宗教意识的发生,系统研究了青年的宗教意识,从多学科的角度对宗教和教育等问题作了广泛的研究。随后,霍尔的学生斯塔巴克探讨了宗教与道德问题,并着重对教徒的皈依经验,特别是青年皈依宗教信仰作了系统的研究。阿盖尔(Argyle,1975)认为人们对上帝和对双亲的态度非常酷似,宗教所关心的众多认知问题,诸如苦难、生与死等,每每都是人生旅程中遇到的问题。约翰斯通(Johnstone,2008)认为较少定义自我的人较有可能拥有宗教信仰。他采用神经科学研究脑部受伤的病人,发现一个人拥有并享受宗教信仰可能与脑内的右顶叶脑区域活动较少有关。
我国对于宗教信仰的心理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初,个别大学和神学院曾有外籍教师作过有关宗教心理学的讲座。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进入21世纪之后,有不少心理学研究者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宗教信仰或精神信仰。有关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这些不同视角解读宗教信仰对于我们对宗教信仰的理解更为丰富深刻,对我们研究宗教信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当前研究存在着注重现状研究、忽视过程研究,注重思辨分析、忽视实证方法,注重宏观研究、缺少具体分析以及视角单一等局限性,特别是缺少对宗教信仰的心理机制的研究。随着学科的融合、交叉发展,认知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成果(08FD3042),安徽师范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09xqn17)
王道阳(1980—),男,安徽省宣城市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硕士。通讯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电E-mail:daoyangwang@126.com
宗教信仰态度、情感、动机等
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宗教信仰
认知评价
需要缺失
个体
阶级差异
民族差异
文化差异
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宗教信仰行为、宗教信仰交往等
需要满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