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分型面的选择.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注塑模具-分型面的选择

分型面的选择 分型面为动模与定模的分界面,是取出塑件或浇注系统凝料的面.它的合理选择是塑件能完好成型的条件,不仅关系到塑件的脱模,而且涉及摸具结构与制造成本. 合理的分型面不但能满足制品各方面的性能要求 ,而且使模具结构简单,成本亦会令人满意.选择分型面时有下面一些原则可以遵循: .分型面应选择在塑件的最大截面处(圖二),否则给脱模和加工带来困难(圖一).此点可说是选择的首要原则. 图一( 無法脫模 ) 图二(順利脫模) .尽可能地将塑件留在公模侧,因在公模侧设置脱模机构简便易行. .在安排制件在型腔中方位时,尽量避免侧向分型或抽芯以利于简化模具结构. 结合以上原则还要综合考虑塑件的尺寸精度、外观质量、使用要求及是否有利于浇注系统特别是浇口的合理安排, 是否有利于排气。 所设计的模具的塑件电话机的上面板(图示),由图可以看出,不能将侧面作为分型面,因为那将导致不合理的模具高度和模腔深度。对于这一模具,分型面没有太多的选择。它的侧边是有斜度的,下端面为最大截面,可考虑将整个外观面作为分型面。电话机的上面板外观表面质量的要求很高,顶杆不能在外观面侧顶出,否则顶出痕迹会影响表面质量,所以外观面最好在母模侧成 产品外观图 型。在结构方面,(如图所示)内侧面有很 多小直径的BOSS,这些结构宜用顶管(套筒顶针)成型且便于脱模。那么,这一部分应在公模侧。如此布置,党制品冷却时,会因收缩作用而包覆在公模仁上,有利于制品滞留在公模一側。根据以上分析,分型面的选择为整个外观面,内部结构在公模侧成型,外观面成型与母模侧(与图二相似)。这样易于脱模,使模具结构相对简化,且分型面有一靠破处可设置浇口亦利于浇注系统的安 内部结构图 靠破 BOSS 排。综上,此选择可行。 型腔数目的确定 注射模可设计成一模一腔也可设计成一模多腔。其数目的确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注塑产品的尺寸及结构的复杂性 .塑件的尺寸精度—型腔越多,精度也相对降低。这不仅由于型腔加工精度产差,也由于熔体在模具内流动不均所致。 .制造难度—多腔模比单腔模的难度大。 .制造成本—多腔模高于单腔模,但不是简单的倍数关系。从塑单件成本中所占的费用比例来看比单腔模低。 .注塑成型的生产效益。从表面上看,多腔模比单腔模高的多,单多腔模所使用的注射极大,每一注射循环期长而维持费用高。 根据以上几方面,一般小尺寸及结构简单的模具适合一模多腔。针对本次所设计的模具,其塑件的外型尺寸为271×217×40(mm)为中型且结构复杂,我选择一模一腔。 注射機的選擇 浇注系统 。 浇注系统指塑料熔体从注射机喷嘴喷出来后达到模腔之前在模具中所流经的信道,其作用是将熔体从喷嘴平稳快速地引进模腔并在熔体充模和固化定型 过程中将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充分传递到模腔各部它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对制品成型起到决定作用,设计浇系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保证塑料熔体流动平稳; 流程尽量短,尽量平直,以减小注射压力和熔体热量的损失,并缩短充 模时间; 防止冲击型芯和崁件; 防止制品变形翘曲,减轻浇口附近残余应力集中现象; 应与塑料品种相适应; 尽量减少塑料消耗,尽量设置平衡 七、側面分型與抽芯機構的設計 当塑件上具有於開模方向不同的凸起、凹槽和孔時,模具必須有側向分型或抽芯機構。側抽機構必須在塑件脫模之前完成抽芯動作,還必須在核模過程中讓機構負位。我所設計的模具有三處需要設置側抽機構。 側抽機構的種類很多,一般分為機動、液動(氣動)以及手動等三大類型。機動式分型與抽芯機構利用注射機的開模運動,並對其方向進行變換後,可將模具側向分型或把側向型芯從製品中抽出。這類機構雖然結構比較複雜,但操作方便,生產效率高,生產中應用最多。液動(氣動)以液壓力或壓縮空氣為動力,適於抽拔側向長型芯,其抽拔力大、抽拔距長,多用於管狀結構抽芯,但液動或氣動裝置成本較高。鴻準公司大多采用機動式。我所設計的模具結構中均采用機動式側抽機構。下面分別介紹。 (一)插破側抽機構 此插破處附近有三個小型的BOSS , 。 , 。定在上固定板上,這樣在脫料板與母模板分離時使滑塊於驅動桿發生相對運動,將側芯抽出 。,(), ,、 。側向型芯從成型位置到不妨碍塑件頂出的脫模位置的距離為抽拔距。為安全起見,抽拔距應比側孔或側凹的深度大1.5~3mm。此處側孔的深度為5.75 mm,所以抽拔距 S=5.75+(1.5~3)=7.25~8.75 mm 撥桿的傾角α 撥桿與開模方向的傾角α是決定撥桿側抽機構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