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化精神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化精神 第一节 文化与中华文化 由于文化具有传承性、阶级性、民族性、区域性以及超区域性,迄今为止,全世界对文化的定义已多达二百多种,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广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和泛指的文化三种。 中国古代对文化的定义,基本上是狭义和泛指的综合,就是文治与教化,也就是倾向于传授知识和教育感化。 由于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所以孔子所倡导的仁和礼就成为中华文化的根本。 第二节 仁,中国古典诗歌的根本精神 儒家所谓“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实际上阐明了仁的四个层面: 第一,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天地君亲师”为核心的血缘伦理基础; 第二,以持中、保守、内向、克制、忍让,即“温良恭俭让”为标准的心理基础; 不过,在中国诗歌史上,仁的根本精神,与人的生存联系得更紧,突出体现为民胞物与、国身通一、天人合一三大精神。这三大精神互相融汇,从而成为三千年诗歌发展的核心。 一.民胞物与精神 “民胞物与”一词,出自宋代理学家张载《张横渠集·西铭》:“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民胞物与精神集中体现在人民诗人和山水田园诗人的诗中。 其次,杜甫不但谴责边战和朝廷的横征暴敛造成民不聊生的现象,而且还大胆地指出,不平等制度以及朝政腐败是造成人民苦难的根本原因。 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兵车行》、《丽人行》。 2、山水田园诗人 陶渊明《归园田居》 王维《山居秋暝》 范成大《催租行》 总之,“民胞物与”就是爱生命、爱自己、爱家人、爱人民、爱社会、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从而保护我们的环境。 二.国身通一精神 国身通一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种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爱国主义使中华民族能够经受住无数自然的、社会的风险和来自内部或外部的考验,并且一直保持着团结、坚韧而旺盛的生机。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最早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是《诗经·秦风·无衣》和《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在中国文化史上,体现国身通一精神的第一位大诗人是屈原。 屈原的“三大政治理想”: 修明法度 举贤授能 联齐抗秦 《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2.在诗歌中弘扬国身通一的爱国精神,在南宋,可以说是整整一代诗人。 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李清照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陆游诗歌《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凉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辛弃疾词《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三.天人合一精神 天人合一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机制和情感纽结在人世界观、人生观上的体现。 它往往以抒情性文学,尤其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