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大都市区的界定及其发展
中国大都市区的界定及其发展 一、研究背景 中国的都市区概念(周一星) 由中心市和外围的邻接县(市)两部分组成; 中心市(地级市):非农人口20万人以上 外围地区: 非农产业75%以上; 非农人口60%以上; 与中心市直接毗邻或与已划入都市区的县(市)毗邻 行政原则(行政归属)和联系强度原则(到各个中心市的客流量取最大者) 3、 用“五普”数据界定中国大都市区 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对城乡人口划分和城市化地区进行了新的界定。 首先,常住人口的居住时间定为6个月以上,从而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纳入到当地常住人口的统计范围; 其次,在城市化地区界定时采用了人口密度指标:若市辖区人口密度超过1500人/平方公里,则视为城市化地区,其所有人口都计入城市人口;若人口密度不足1500人/平方公里,则以市域内的街道人口为城镇人口。 界定结果 2000年,在全国263个辖区城市中(含4个直辖市),共有94个城市的市区人口达到大都市区“中心市”50万人的标准。 其中50个城市具有大都市区的完整结构,即拥有中心市和外围县。 另有44个城市属于无外围县的都市区,即只有人口达50万人以上的中心市,没有符合要求的“外围县”,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城市下辖的区县面积较大,人口密度不足1500人/平方公里,且城市化水平低于60%。 无外围县的都市区 非标准型都市区 4、中国都市区发展现状及空间特征分析 按上述方法界定,2000年全国大都市区共有117个,约占全国设区城市数的43%,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市和地级市113个。除西藏首府拉萨外,其他所有省会城市均达到大都市区的界定标准,这充分说明我国大都市区发展已初具规模。 2000年,中国117个大都市区的总人口为1.99亿,占全国总人口12.43亿的16.1%,大都市区内的城市人口为1.67亿人,占全国城市总人口的37.2%。人口超过100万的大都市区有53个,总人口为1.5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5%。和美国比较,后者1990年百万人口以上大都市区有40个,占全国人口比例高达51.5%。 5 结论 采用“五普”数据对中国大都市区进行了界定,得到2000年我国大都市区发展的基本格局。总体看来,中国大都市区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已成为推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但是,由于2000年时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加上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总体而言,当时中国大都市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向沿海城镇密集地区和大城市的集聚速度加快,从而加快了大都市区的发展。可以预见,大都市区在未来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大都市带(megalopolis) 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这一概念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研究了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群以后,于1957年提出来的。 戈特曼选择了古希腊时代建立的一个理想中非常大但从未发展到这么大的城市的名字megalopolis(意即非常大的城市)来称呼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超过3000万的超级大都市区。 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点 多核心 交通走廊 密集的交互作用 规模特别庞大 国家的核心区域 世界六大都市带(戈特曼,1989年) 美国东北部波士华 美国芝匹兹 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英格兰大都市带 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 以上海为中心的大都市区 正在形成的大都市带(戈特曼,1989年) 美国西部沿岸大都市带。以洛杉矶为中心中心,向南到圣迭戈,向北一直延伸到圣弗朗西斯科一带。“圣圣”(San-San)。 巴西南部沿海大都市带。从圣保罗到里约热内卢一带 。 意大利北部波河平原大都市带。以米兰、都灵、热那亚三角区为中心,向南延伸至佛罗伦萨,向西延至法国的马赛。 麦吉(T.Mcgee) 提出的Dseakota——城乡一体化 80年代中后期,加拿大学者麦吉(T.Mcgee) 分析了亚洲一些农业发达国家经济核心区域都市区的发展,认为在中国东部沿海、台湾西海岸、印度尼西亚爪洼等地也出现了类似于西方发达国家大都市带的城市地域,并用印度尼西亚语命名为Dseakota area. 杜克西亚迪斯(C.A.Doxiadis)提出的 世界性大都市带(ecumenppolis 在1970年曾大胆推断,100年以内由于交通和通讯手段的改善,城市动力场会不断扩大和延伸,以前相对独立的大大小小的城市动力场会逐渐合并成一个复杂系统,使几个大都市带互相联结,形成一种由许多大的城市节点或发展极联结成网络的更大的城市地域空间,并称之为世界性大都市带(ecumenppolis) 但这种观点没被普遍接受,贝里(B.J.Berry)就认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