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寻找时传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7课 寻找时传祥

第17课 寻找时传祥 一、重难字词积累 偌(ruò)大 诚挚(zhì) 黯(àn)然 淳(chún)朴 二、重点词语 人海茫茫:形容人群数量庞大,像汪洋大海一样。 人事沧桑:指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经历了很多变化。 诚挚:诚恳真挚。 默然:不关心不在意的样子。 黯然:情绪低落的样子。 三、作者简介 孙德宏,1962年出生,辽宁盖州市人1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工人日报》高级编辑、总编辑。他独立采写的通讯《寻找时传祥》获第6届中国新闻奖(1995年度)一等奖。著有《困境中的思索》《中观新闻伦》《中国房地产狂潮》(合著)等。 四、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要体的时代特征;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要用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对人物一生或是某个阶段、某一方面,作比较全面的报道;还有就是不对人物作全面的报道,而是抓住某个特定的情景,简单几笔,把人物的精神、特点写出来,或是作一个侧面报道。 五、背景资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多少人为了建设新中国流 血流汗,脏活累活抢着干。时传祥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当时,受他的影响,北京掀起了“义务掏粪热”,各行各业的人都争着来时传祥清洁队义务劳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北京的环卫工作却没有多少人愿意干,环卫工人也受到歧视。面对此种情况,作者于1995年5月写了这篇文章,目的是重提时传祥精神,号召全国人民要正直、敬业,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寻找时传祥》一文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 六、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全文分为几部分? 1.第一部分问题 1、为什么文中“‘文化’的‘革命’”中“文化”与“革命”两词都加引号表示了什么? 答: “‘文化’的‘革命’”中“文化”与“革命”两词都加引号,表示一种苦涩的讽刺,蕴含着作者对那场空前浩劫的愤慨之情。 2、第一部分只有短短五句话,却又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开头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了环境背景,在读者心中会产生疑问:他们为什么死于同一场叫“文化”的“革命”?他们在什么情况下互相握了手?这样造成悬念,激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 3、第一部分交代了整篇通讯的历史背景,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了环境背景,奠定了基调。 2、第二部分问题 1、“茫茫”和 “沧桑”表现了什么? 答:“茫茫”和“沧桑”表现了采访时历史厚重感和沉重的人文背景。 2、第八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对比。通过两代人对时传祥不同态度的对比,说明时下的年轻人对时传祥及其精神已相当陌生,重提时传祥非常必要。 3、读第九段:老人们的话说明了什么? 答:在老人们赞美时传祥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的同时,也侧面表现了对现今有些人嫌弃苦、累、脏的工作态度进行了批评。 4、第九段属于什么描写? 答:侧面描写。 5、第九段老人们的话属于什么描写? 答:语言描写。 6、第11段中运用数字有何作用? 答:以具体数字说明了掏粪工作不仅不光鲜,而且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体力活,突出了时传祥工作的辛苦。 7、第12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答:语言描写。表现了时传祥淳朴、善良、实在的品质,体现出他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 8、第13段第二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答:动作描写,运用“卷”“捞”“冲”“垒”“清扫”一连串的动词,表现了时传祥干活干净利落的特点,刻画了他勤劳、质朴、不怕脏、不怕累的形象。 9、第16段最后一句刘少奇的话属于什么描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语言描写。表明刘少奇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刘少奇的话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主题:人们的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时为人民服务,都是光荣的。 10、第19段:新旧社会的对比让时传祥体会到了什么? 答:新旧社会的对比让时传祥体会到当家作主人的翁感,领导人的接见更让他万分感动。 11、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 3、第三部分问题 1、第23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插叙。侧面描写。插叙了时传祥五六十年代成劳模后,回乡仍未乡亲们服务——清扫街道,突出时传祥做人一贯本分、正直的品质。 2、第25段:时传祥的话表现了什么? 答:表现了他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的性格。 3、“正直、朴实的人格没能战胜那个是非颠倒的年代。”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这句话暗含讽刺之意:人为制造的动乱掩盖了正直、朴实的人格,改变了人们的命运,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时传祥在那个特殊年代的不幸遭遇的不平和愤慨之情。(夹叙夹议) 4、第28段:“采访……有些黯然”属于什么描写? 答:神态描写。 5、第28段最后一句:老人的黯然发文表达出什么? 答:老人的黯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