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课件-《古诗三首》-陈增美.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课件-《古诗三首》-陈增美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感悟。既写出了泰山的巍然高耸,也写出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 真题演练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试分析颔联的修辞及作用。 《望岳》以“望”字着笔,重在描写望山的所见所感,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运用拟人,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运用夸张,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泰山的高峻绵长。 3.尾联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对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有何启发? 尾联取《孟子》入诗,具有象征性和启发性,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以及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启示我们:要确立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要树立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当堂训练 1.完成学案“当堂训练”(一)。 2.背诵并默写《望岳》。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歌近三千首,数量当推唐代诗人之冠。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预习交流——作者简介 问题探究 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的景色?哪些词语突出了早春的特点? 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3.举例说明本诗中引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4.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主要有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初”“早”“新”“渐”“才” 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的景色?哪些词语突出了早春的特点?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只因是早春,所以不是处处,不是家家。 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几处早莺争暖树”和“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和“浅草才能没马蹄”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3.举例说明本诗中引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作者被春天的景色陶醉,流连忘返的心情。 4.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真题演练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和颈联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早春景象的? 3. 三四句有何表达作用? 对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颔联: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颈联: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这两联注意声(音)与色(彩)、动与静的结合。 从飞鸟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严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来。 真题演练 4.“争”用得好在哪里? 5.具体说说颈联是如何体现早春特点的。 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展示了初春的蓬勃朝气。 “乱花”“浅草”写出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春的妩媚动人;“渐欲”“才能”描绘出春的发展变化,突出春的生机勃勃。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预习交流——了解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宋神宗时,他致力于政治改革,表现了他勇于革新,不畏众议的精神。 合作探究 此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有什么不同? 真题演练 1.这首诗中“浮云”和“最高层”的寓意分别 是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 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浮云”指的是飘浮的白云,也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 当堂训练 1.完成学案“当堂训练”(二)(三)。 2.背诵《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