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踩刹车有技巧脚底功夫最重要
踩刹车有技巧 脚底功夫最重要
新手开车,往往最看重车子的刹车,就像我最近买的新车力帆620,就有不错的制动,开了一段时间渐渐找到了刹车的感觉,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小小经验吧,希望给位新手们也能找到刹车的感觉。
脚底功夫最重要。不少新司机习惯用脚尖轻踩刹车,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动作没有什么不妥,但在紧急情况下,很可能就无法立刻将车刹住。这是因为,用脚尖刹车的动作,不如用脚掌迅速,能在瞬间将整个刹车踏板踩到底,发挥最大刹车能力。脚踩刹车的正确方法是用脚尖到脚掌之间的力道来踩刹车。从一个人平时操作刹车的方式就可看出驾驶水平的高低。一踩刹车就让车子立即停住,或是该停下时无法停住,都不是开车高手应有的表现。下坡刹车在于巧。先轻踏挤压尾制,再挤压前制,目的是防止车头过分下沉,主动增加尾轮负重,避免加压在丫杆上。载客刹车在于稳。后座有乘客时,汽车头尾负重较平均,但是因为人车重量太大了,惯性亦随之增大,所需制动力大大提高。加上刹车时后座乘客可能因没有防备而撞上椅子,令人车都不稳定。解决办法是教导后座乘客的坐姿。巧用油门。除了脚刹之外,还要善用油门控制车速。在有安全距离的情况下,一旦需要减速,只要将油门松开即可,适当配合脚刹,更容易控制车速。
八大致命驾车陋习警示录
日前,美国福布斯公布了多项致命驾车陋习,虽是些看似不足为奇的“小动作”,但真正遇到紧急关头,这些“小动作”足以要了你的命。据研究显示,在美国有6%的交通事故是因使用手机而引起的,而我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连续十年居世界之首。交通事故猛于虎,让我们一起珍爱生命,远离这些驾车陋习吧。
致命陋习一:酒后驾车
对于这一陋习已无需多提,曾震惊全国的多起酒后驾车致死案足以为我们敲响警钟。在交通事故致死案中,酒后驾车足足占据了40%的比例。据美国汽车协会统计,每两分钟就有一起由于酒后驾车酿成的车祸。
安全贴士: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当你面对摆在眼前的酒杯时,请多为自己的生命安全考虑,多为家中的亲人考虑,不要让酒精迷惑了理智。尽量打车赴宴,或找亲友代驾,正规的代驾公司也是不错的选择。
致命陋习二:拒绝安全带
开车不系安全带的陋习在我国尤为普遍,当事人总是以行车速度慢、不喜欢被束缚为由选择了危险驾驶,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后悔莫及。作为“生命带”,安全带可以在碰撞中提供最有效的保护。仅在美国,每年因忽视这条“生命带”而丧生的人就有5000人之多。
安全贴士:轿车上除驾驶席外,最安全的位置是后排中间位置,其次是后排左手位置、后排右手位置和副驾驶,但无论坐在车上的哪个位置,都要第一时间系上安全带,否则再安全的车也等同于零。另外,不要使用安全带插片来消除警告音,这等同于放弃被动安全保障。
致命陋习三:疲劳驾驶
在公路货运中,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为了能够及时到达目的地、多赚些钱,货车司机们开夜车是家常便饭。如不及时休息,驾驶员各类反应都会变得迟钝,遇到危险来不及应对,由此酿成惨剧。
安全贴士:驾驶员应在驾车1-2小时之后便适当休息10-20分钟,在开车前也可喝杯咖啡、嚼点口香糖,都能达到提神效果。
致命陋习四:开赌气车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舒马赫那样开车不分神,一旦开起斗气车来,冲昏大脑的车主往往忘记如何快速躲避危险。据美国汽车协会调查显示,每年至少有1500人因赌气开车或交通纠纷而严重受伤甚至丧命。
安全贴士:万事和为贵,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那些不自觉的车主,完全没必要理会,哪怕有些小冲突,一面之缘,何必如此较真呢?
致命陋习五:开车发短信
在美国,政府已明令禁止开车发短信,成效显著。在此之前,美国每天有上千起事故由此引发。不得不承认,相比前方的道路,小小的手机屏幕确实更能吸引某些驾车者的眼球。
安全贴士:请在上车前将耳机连接在手机上用于接打电话,驾车途中对身旁的手机坚决不理会。其实,真正有急事找你的人是不会选择短信这种方式的。
致命陋习六:超速驾驶
据美国汽车协会调查显示,在所有的追尾事故和致命的撞击车祸中,由超速驾驶导致的事故分别占了13%和33%。
安全贴士:我们不是在不限速的德国开车,超速既会增加危险系数,还有被罚的可能。建议与同行车保持相同车速,有限速功能的车型尽量激活此功能,发挥及时警告的作用。
致命陋习七:低估天气
据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调查显示,高速路上的致命车祸中,有20%是恶劣天气引起的。前不久省城大范围降雪,路上随处可见的追尾事故证明了恶劣天气行车的危险性。
安全贴士:雨雪天驾车必须做到操作柔缓、保持车距和低速行车,这可以为紧急刹车留出余地。另外,90%的道路安全隐患可以被视觉感知,因此视力不好的车主尽量不要在雨雪天或夜间出行,以免增加驾车危险系数。
致命陋习八:不用儿童安全座椅
美国国家高速公路安全局认为,汽车的撞击是导致车内2~ 14岁儿童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当发生碰撞事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