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印度语言规划
“印度”梵文的意思是月亮,中文名称是唐代高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的译法,在这以前称天竺或身毒。 梵语是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语族的雅利安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古代印度的标准书面语。和拉丁语一样,梵语已经成为一种属于学术和宗教的专门用语。 印度面积居世界第七位。 自然地理: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和孟加拉国为邻,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印度全境分为德干高原和中央高原、平原及喜马拉雅山区等三个自然地理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异,喜马拉雅山区年均气温12℃~14℃,东部地区26℃~29℃。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橙、白、绿三个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长方形中心绘有24根轴条的蓝色法轮。 橙色象征勇敢和自我牺牲精神,也是教士法衣的颜色,舍身为国的英雄们的颜色;白色象征纯洁的真理;绿色表示信心,代表人类生命所依存的生产力。 法轮是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佛教圣地石柱柱头的狮首图案之一,对于印度人而言,它是神圣之轮、真理之轮、向着进步转动之轮,永远轮回苍穹之轮。 国徽:图案来源于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顶端的石刻。圆形台基上站立着四只金色的狮子,象征信心、勇气和力量。 台基四周有四个守卫四方的守兽:东方是象、南方是马、西方是牛,北方是狮。守兽之间雕有法轮。图案下面有句用梵文书写的、出自古代印度圣书的格言“唯有真理得胜”。 独立日:8月15日(1947年) 国庆日:1月26日(1950年) 国花:荷花 国鸟:蓝孔雀 国树:菩提树 首都:新德里(New Delhi) ,位于德里西南,是德里的新城。人口连同老德里共1280万(2001年)。 人口:10.9亿(2005年中央统计局数字),其中男性为5.3127亿,女性为4.9573亿。 印度是个民族、宗教众多、文化各异的国家,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种、宗教、语言博物馆”。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 中国 的第二人口大国。今天的印度人口结构主要以语言、宗教以及种姓来划分。 印度是一个由印度斯坦、泰卢固、孟加拉、泰米尔等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约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12%),基督教(2.3%),锡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 语言历史和规划 一、印度古代语言的演变 二、印度语言与殖民主义 三、印度语言与民族主义 四、印度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 五、印度的语言教育和教学语言 一、印度古代语言的演变 印度可以考证的历史已有4000 多年。4000多年来, 印度语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 大体上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演变。 1、古代的梵语文化( 约公元前2000 年至公元13 世纪初) 公元前2000 年, 今印度和巴基斯坦地区的原住民主要是达罗毗荼人和高尔人, 他们主要使用泰米尔语、泰卢固语和坚那利语等语言,隶属达罗毗荼语系, 曾创造了发达的都市文明。 由于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的入侵, 原住民达罗毗荼人和高尔人被赶到印度的南方居住。雅利安人则住在北方, 他们用最古老的雅利安人的语言写出了《吠陀》 本集, 该语言亦称“ 吠陀语”或“ 吠陀梵语”, 梵语( Sanskr it )一词本指“意愿、纯洁、完整、神圣”之意,是一种经过修饰讲究语法规范的、高深典雅的书面语言, 当时只有学者和僧侣懂得梵语, 雅利安人称之为“ 天语”。雅利安人说的梵语是一种俗语, 跟书面梵语有一定距离。古代梵语俗语主要流行于印度西北地区, 其他地区则通行梵语的书面语, 主要是上层人物及文人学士使用。 吠陀时代, 雅利安人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方言, 古代印度梵文文献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 文献数量极为丰富, 远远超过古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拥有量。 由于梵语书面语跟俗语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终于成为一种死语言, 梵语不再是任何民族的本族语, 但是梵语文化在伊斯兰教入侵之前的两千多年间, 基本上是印度的主流文化,而且是现代印度文化发展上的一个直接源头。 2、中世纪的波斯—— 阿拉伯语文化与梵语文化并存( 13 世纪初至19 世纪中叶) 从公元671 年穆斯林首次在印度信德省登陆, 到公元1026 年在印度德里建立第一个穆斯林政权, 印度的梵语文化受到来自中亚伊斯兰教文化的重大挑战。特别是16 世纪初期, 印度的穆斯林建立了莫卧儿帝国, 几乎统一了整个印度。穆斯林的语言和文化在印度次大陆迅速传播。中东穆斯林使用的波斯语, 是当时印度次大陆统治者的日常用语, 同时也是莫卧儿王朝的行政、法庭和贸易用语。作为官方语言,波斯语的地位日益提高, 掌握波斯语言文化已成为从事公职、步入宫廷的一个必备条件。波斯语还是诗歌和文学的语言。宗教领域则一律使用阿拉伯语。 波斯—— 阿拉伯语言文化
文档评论(0)